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货币政策区制转移效应研究——核心通货膨胀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构建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即BVAR)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即MS-BVAR模型),从核心通货膨胀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经济是否存在区制转移效应以及不同通货膨胀区制下的货币政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区制转移模型更加适合中国的经济特点,所以中国的经济存在着明显的高低区制划分;从核心通货膨胀视角研究的各区制的持续性均相对较大。高通货膨胀区制平均持续期为66个月,低通货膨胀区制平均持续期59个月。本研究剔除了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成分,更能体现通胀的趋势特点。  相似文献   
2.
参考双粘性小型宏观经济模型刻画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形式。研究得出:(1)粘性价格系数为0.4936,每季度50.64%的企业会按照最优的方式来调整价格,粘性工资系数为0.5064,工资调整较慢,假定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比较合理;(2)同时将通货膨胀预期及失业率作为阈值的利率规则具有更小的福利损失;(3)在两变量都处于合理区间时,通过损失失业率来换取通货膨胀的稳定可以使经济获得更大的福利。(4)降低工资粘性及适度升高价格粘性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构建随机扰动变参数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FAVAR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进行结构性及周期性因素分解,在此基础上给出异质性货币供给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结构性因素解释经济波动的34.12%,周期性因素解释经济波动的65.88%,两种因素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样本期内,货币政策变量具有3个转折点,分别为1961年、1978年及1996年;不同经济波动成分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经济状态也会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是当前研究的焦点.本文主要从通货膨胀预期的测量、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透明性、通货膨胀的异质性、高阶预期、协调预期六个方面对国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并总结对我国的借鉴作用.目前,通货膨胀预期测量的主要方法有直接调查法和间接估计法.货币政策的透明程度也是影响预期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会更好地锚住通胀预期;央行应该怎样与公众交流以及交流什么内容等问题.目前通货膨胀的异质性,以及高阶预期等问题存在但却经常被各国央行所忽略,应该受到学术界以及央行的足够重视.怎样协调预期也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