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道法自然”是老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结晶.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要求人类体验生成力的神妙,让大自然在自然而然中呈现出自身的真正价值.在当代美学视野中,“道法自然”的思想能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化合,并拓展到对自然内在价值的体认.“道法自然”的思想为后现代哲学与美学,尤其是生态、环境哲学与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审美模式在西方环境美学发展中被高度重视,特别是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模式”与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模式”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关注。“参与模式”强调环境审美的身体化、审美感知与日常感知的交融以及家园感的营构,“科学认知模式”强调严肃审美、环境审美的伦理指向以及环境的结构功能性,两种模式的突出争议体现在介入与分离、一元化与二元化,两者的差异为环境美学提供了不同视角下的发展路径,从而推动了环境美学理论的多样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真理问题讨论中兴起了价值论话题,由此引申出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价值哲学。中国价值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坚持严密的关系性论证、主客体划分,形成诸多具有人本色彩的价值理论。在面对环境的价值哲学问题时,这批学者很难摆脱事实、价值二元论与意义单向化问题,但仍然留下基础方法论遗产。中西强调生态整体主义的环境哲学不满足于承认其他物种的内在价值,而仅将其作为系统价值的次级焦点,进而避免在人之外建立“新人类”价值哲学。但环境哲学仍然缺乏系统与人的双向价值关系论证。环形关系模式试图打破线性逻辑对客体向主体追溯的规定,从价值整体、人、价值整体三要素循环出发澄清生态系统本然具有的彻底关系性。在此价值关系中,人是系统面向自身多元回归的中介而非终点。人应当明确自身的中介地位,在生态系统伦理属性、感性属性相互奠基的基础上重新发现自身实践的系统面向。这是生态系统向自身的回归,因而是事实。这也是人对环境家园的维护和审美,因而是价值。事实与价值在此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