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很多并不符合有首无身、食人未咽的特征.有肉翅的神兽被视为蚩尤是受道家文献的影响,然于先秦文献则无征.蜗身兽纹被视为窫窳,典籍所记载的窫窳虽形状多变,但从无蜗身的记载.大禾鼎因四面雕刻同样的人面像,故被视为黄帝四面神话的反映,但在方鼎的四面重复雕刻同样的人面或兽面实为商周青铜器一般的技法,应视为一幅图像的复制,而并不具有"四张面孔"的含义.总之,这些图像虽与典籍记载的神话事物有所相似,但也有很大差异,并不能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2.
叶庆兵 《天府新论》2021,(2):140-149
《楚辞·天问》为屈原根据楚先王宗庙壁画而作,经历了从图像到文本的过程。这一生成过程对《天问》的文本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天问》集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等内容于一体,在文本上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这是由于具有宗教作用和训诫意义的宗庙壁画本身含有这些内容,屈原据图而作,自然受其影响。《天问》内容丰富,但在结构上有清楚的层次,从出土汉画像石来看,层次分明亦是壁画的通例,《天问》的结构安排也应与楚宗庙壁画有关。《天问》虽是据图而作,但却不是“述图之作”。屈原在创作《天问》时,一方面客观呈现壁画内容,另一方面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并调动个人的知识储备。这些内容融入《天问》中,使得《天问》据图而作的线性叙事结构被打破,从而造成文本“不次序”。总之,《天问》的文本特征多与其从图像到文本的生成过程有关,其文本所存在的问题也应放到这一过程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