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叶旦捷 《江淮论坛》2005,(1):144-148
蒲松龄是传统文人,又是封建社会末期具有平民性、商业文化心态的文人.<聊斋志异>既代表了明清文学极度弱化男性阳刚色彩的趋势,又体现了这个时期文学打破我国文学弱化男性阳刚气质和将阳刚性人物排斥于形象美的范畴之外的创作传统、重塑理想男性人格的最高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是杰出的写意小说家,他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与诗歌的艺术精神,建构了用传奇写“意”以创造与诗画意境同构但又具有小说特质的意境的艺术模式,《聊斋志异》中的写意小说超越了前代小说“局部性”地创造意境的水平,通篇“整体性”地创造了意境,将我国古代的写意小说推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3.
论《聊斋志异》中的喜剧性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的歌颂性喜剧和讽刺性喜剧 ,因其丰富新颖的内容、主题和艺术技巧而表现出一定的近代人文、理性、幽默色彩 ,显示出我国古代喜剧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美学家。他在继承晚明启蒙思想、融合传统哲学与清初人文精神的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改造了传统美学中关于“美”的观念 ,使传统美学所重视的体现“道”的美有了张扬人的感性生命、人的主体性的新内涵 ,使传统美学所贬斥的与“道”无关的、美学范畴的美有了崇高的地位 ,从而形成了以人性解放为基础的包含近代因素的美学思想体系 ,继晚明启蒙思潮之后 ,进一步推动中国美学从古代向近代发展 ,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自新力量  相似文献   
5.
叶旦捷 《东方论坛》2011,(3):59-63,85
《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小说与哥特式小说同属鬼怪小说,它们都使用"灵与肉"、"罪与罚"、"死亡与复生"、"此岸与彼岸"的母题。但是,前者关注"灵"与"肉"在人身上的地位,后者则关注"灵"与"肉"的冲突;前者根据"人"的标准为主人公定"罪"设"罚",后者则根据"神"的标准为主人公定"罪"设"罚";前者表现"死亡"悲剧时关注面比后者更为广阔,使用"复生"的母题也比后者更多、更积极;前者的"彼岸"是"此岸"的翻版,两个"世界"的关系是"隔而不绝",后者则将"彼岸"描述为未知的世界、将两个"世界"的关系处理为完全隔绝。因此,《聊斋》中的鬼怪小说具有独特的"中国式"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悲剧性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旦捷 《江淮论坛》2001,(2):102-105
《聊斋志异》中的悲剧性小说 ,极大地突破了前代悲剧性小说的美学传统 ,具有新的审美观照焦点、新的审美视野和新的处理悲剧成因———经过———结局的模式 ,表明我国的悲剧性小说开始由前代的传统型向《红楼梦》、《儒林外史》式的新型悲剧、悲喜剧小说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具有突破以往小说审美传统的创作成就。从作者对生活进行个性化审美观照的艺术追求、从作品揭示人性奥秘的审美价值观取向、俯视整个社会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审美视角看,《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小说沿着必由之路,向《儒林外史》、《红楼梦》式小说的方向发展的一个路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