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棵树     
叶辛 《中外书摘》2014,(10):65-66
窗外有三棵树。 三棵水杉。 那是在我插队落户的年代就熟悉的树种。贵州黔东南的苗寨侗乡,放眼远眺,连绵无尽的山山岭岭上全是郁郁葱葱的杉树林。尤其是锦屏县的十八年杉,树干通圆挺直,树枝朝着四侧延伸。  相似文献   
2.
叶辛 《东南学术》2012,(5):179-187
近年来,西方文化视野下的福建形象研究成为福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而近代西方对福建的认识主要来自入闽传教士的著作﹑报告﹑信件﹑日志等,本文对其中的福建形象描绘做分析和解读,并以此反思当代福建形象的建设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镇远夜     
叶辛 《中华魂》2013,(18):52-53
古城镇远是有一点神秘的。神秘在哪里? 初到贵州镇远的客人,都会说,这么一座有着典型历史风貌的小城中,为什么会有现代化的铁路穿城而过?  相似文献   
4.
叶辛 《炎黄世界》2009,(2):52-53
去三清山那一天,上海的梅雨季节还没过去。  相似文献   
5.
云帆旅社     
这是加拿大一个偏僻地方的小旅馆。这一天,我们从多伦多出发,途经加拿大幽静雅洁的古都金斯顿,午后又驱车抵达首都源太华,参观了颇具特色的国会大厦以后,又在圣·劳伦斯河对岸的魁北克小镇游览了印第安人的博物馆,时近黄昏,这才驶上归途。我们不想走老路回去,决定沿偏离高速公路的7号公路走,朝一个中等城市彼得普罗夫赶去。可是彼得普罗夫显得那么遥远,在寂静的乡村公路上,我们的车速已推到百公里以上,天还是很快地黑下来了。临近黄昏时,还能欣赏异国他乡的落日、晚霞、沿途的湖泊。树林,天黑尽以后,乡村公路上的车辆逐渐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网瘾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各地相继推出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新举措,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这些措施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都将青少年“不上网”作为戒除网瘾的具体追求,戒除网瘾实质上变成了“戒除网络”。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青少年远离网络不是根本之计,即使暂时离开,最终也要回归。只有在上网过程中,青少年能够合理控制自己而不至于过度沉溺,“网而不瘾”,才算真正实现戒除网瘾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切实站在青少年的立场上,准确了解他们在上网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找出网瘾形成的关键因素,从而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7.
巴斯位于英格兰的西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生活的时代恰巧是巴斯的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她不仅本人曾在巴斯居住过六年,而且在作品中多次描写到这个当时时髦的温泉城市。迄今为止,国内的奥斯汀研究多涉及奥斯汀的婚姻观、爱情观与女性观,而对奥斯汀笔下的这个城市几乎无人提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奥斯汀作品中关于巴斯的描述,揭示作家眼中乔治王朝晚期的巴斯。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大地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辛 《社会科学》2006,(5):5-17
20世纪60年代末文革中兴起的全国性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由初始的安置青年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迅速发展成为“反修防修”、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百年大计。其间出现了一系列知识青年的生活生计、生产劳动的实际问题,他们的心态由此出现反复,并形成了社会的共鸣。党和国家进行了多次的政策性调整。这场运动从轰轰烈烈兴起经十年到悄然偃息之后,给人留下了多重的思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大有作为;还是有所作为;或是无所作为?只有以实践来检验之,并总结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地名学是地名研究的一门科学,包括地名的来源与意义等。英国是个有着悠久的人类居住史的国家,在英国历史上,曾有多个民族居住,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种族各有不同的语言,他们均在自己居住地的地名上留下了本民族的痕迹,这就使得英国的地名学研究复杂且多元。本文试图从地名的构成,地名变迁的形式,地名阐释的要素,英国各地区地名的特点以及影响英国地名的几种语言因素入手,以期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来诠释英国地名。  相似文献   
10.
十八世纪英国的建筑家威廉·钱伯斯在其撰写的"东方造园论"中首次向西方读者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园林的面貌,并将之与西方园林进行对比,从造园手法、形式布局、造园诉求等各方面分析了东西方园林的不同。本文试图探索十八世纪东西方园林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并依此思考中国当代园林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