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元梁研究员认为,只有既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利益性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分析了当代科技革命对功能性社会结构的影响,我们才能对当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作出全面的判断.丰子义教授指出,应从纵、横两个维度看待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待社会形态,用"普照之光"看待社会形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潮流来看待社会形态和历史时代.陈新夏教授强调,时代背景的变化,特别要求在研究模式上超越对社会形态单一的理解,承认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应以当今的时代特征为参照,对经济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层面的社会形态作出新的合理的解释.叶险明教授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发展的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五形态论",而不是要抛弃"五形态论",试图用"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经济时代"等来代替作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主体的"五形态论"是不妥当的.肖峰教授从技术形态和经济形态相整合的视角,分析了当代社会形态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和"信息社会主义"问题.孙伟平副研究员指出,由于"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出现,当代社会形态的外延与内涵都正在发生某种变迁,研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也应该相应地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来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否存在本体论的问题 ,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肯定者曰有 ,否定者曰无。改革开放以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我国哲学界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存在旧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 ;改革开放以来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本体论的观点逐渐流行 ,但争论一直存在。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 ,因此围绕该问题的争论就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 ,这种争论的健康发展 ,会有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有助于在新世纪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一…  相似文献   
3.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的方法论思考吴元梁吴元梁,男,1938年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建构当代民族精神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心理、意识...  相似文献   
4.
论精神系统和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对人的精神系统进行科学分析 ,把握精神系统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 ,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文章将精神系统划分为潜意识、意识、行为三大子系统 ,通过对各系统的要素结构及其形成和作用机制 ,系统间的关系及系统的整体性质、发展规律的分析 ,探索了人的精神活动的特点及规律。在此基础上 ,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践问题进行了若干基本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及若干理论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元梁 《东岳论丛》2004,25(5):56-63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和当代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学术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关系 ;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领袖哲学与学者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一致性与表现形态多样性的关系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新形态与问题研究的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吸取其他哲学成果的关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概括具体科学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应用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资本和市场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主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利用资本主义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面临诸多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破解当代人类发展的历史之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社会科学的作用常常只被归结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或者被当作对外文化交流用的一种装饰品,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无足轻重,社会上重理轻文的情况有增无减,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明显地低于其他各类研究人员,凡此种种都说明忽视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是一种带有普遍性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如不克服,我国社会科学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也不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自然科学技术不行,没有社会科学同样也不行。  相似文献   
8.
1978年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为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平反冤假错案奠定了思想基础。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才开辟了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运用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开辟了研究发展问题的新领域、提出了发展的新观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新形态;在于它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发展理论和观念,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作出了新概括,形成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飞跃;在于它是当代人类发展文明成果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人类发展文明成果的中国化运用、是对当代人类发展问题的中国式回答;在于它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的新回答。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生命力既在于它的科学性,又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它能够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文对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陆续提出的关于我国社会现阶段阶级斗争的一系列新论断、新结论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对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类矛盾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