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0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在战后的军事动向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消除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的疑虑,联邦德国政府以声明的形式承诺不在本国制造核武器。国际形势的变化,使联邦德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核武器在军事和政治上的重要性。自1957年起,联邦德国政府开始谋求在不违反声明的前提下进行核武装,这种谋求核武装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关系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纷争,这场危机不仅仅是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对抗,它还使德美关系面临最现实和最严峻的考验。危机期间的德美关系处于战略困境和同盟困境这两重困境之中。在面临决定战争与和平的战略困境时,美国的决策起着主导作用;而在开展对苏谈判,面临考验同盟可靠性的同盟困境时,联邦德国则决定了美国可以作出让步的限度与步伐。  相似文献   
3.
自近代以来,欧洲一直是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焦点,而德国则是牵动欧洲的重要的神经中枢。谁控制了德国,谁就能在欧洲战略上处于优势。二战结束前后,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与苏联也毫不例外地在德国问题上展开激烈的争夺。虽然它们曾一度打算合作处置德国问题。然而,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它们之间的战时盟友关系逐渐破裂,从而在德国问题上无法协调一致n冷战的爆发使美英法西方三国和苏联在德国问题上分庭抗礼,各不相让,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美苏英三大国在二战期间,为共同击败德意日法西斯轴心而结成同盟。虽然它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在欧洲的一次正面交锋,这次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德国和柏林问题。为使危机得到缓解,艾森豪威尔政府领导西方阵营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联邦德国作为危机的利益攸关方,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谈判政策表现出了充分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反映了在冷战背景下,作为超级大国的盟友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已经胜利四十周年了。四十多年前,由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的侵略战争的狼烟,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陆地、天空、海洋,到处都是烽烟滚滚的战场。地球上六十一个国家、五分之四的人类卷入了这场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以满腔的怒火、以血的代价,同穷凶极恶的法西斯强盗展开了英勇的搏斗。在血与火的奋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最后战胜了法西斯。1943年7月,意大利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的《别了,司徒雷登》是一篇闪灼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富有中国人骨气的光辉篇章。翻开这篇文章,那一种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感和自信心,那一股对祖国无比热爱的豪迈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那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彻底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及其支持者美帝国主义的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在中国任大使的名叫司徒雷登的美国人,手提公文包,夹着尾巴,从南京灰溜溜的离开了中国。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别了,司徒雷登》是一篇闪灼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富有中国人骨气的光辉篇章。翻开这篇文章,那一种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感和自信心,那一股对祖国无比热爱的豪迈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那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彻底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及其支持者美帝国主义的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在中国任大使的名叫司徒雷登的美国人,手提公文包,夹着尾巴,从南京灰溜溜的离开了中国。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历史上,欧洲联合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却没有走上联合之路,这是因为德法两国没有实现和解。二战后,美国为了复兴西欧,为了解决"德国问题",才有了"舒曼计划",德法才逐渐实现了和解,才有了早期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在1933年至1939年德波战争爆发这段时间,纳粹德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为扩军备战服务,为这个总目标服务的纳粹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功。短短几年,纳粹德国从衰弱的状态中崛起,在毫无约束的情况下大肆扩充军备,迅速走上了军事冒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1929年开始爆发的30年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国家。一种是以德国为首(还有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的封建势力影响比较强大、资产阶级民主比较脆弱的国家;另一种是以美国为首(还有英国、法国等)的封建势力影响较小、资产阶级民主比较完备的国家。剖析德美两国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对于认识30年代经济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是有意义的。一德国经济和美国有着特别的关系,一战后德国经济的发展是靠美国资本扶植起来的。“德国不仅大量吸收了美国资本,还拼命引进美国工业的科学管理和提高效率的方法”。早在1928年,施特雷泽曼就指出:“我们是靠借贷过日子。如果一旦发生经济危机,美国要求偿还其短期贷款,那我们就要面临破产的危险。”因此,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后,迅速波及到德国。美国和德国受这次危机的打击最严重。危机使两国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29年工业生产指数每月平均为100,1932年7月危机最低点时整个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