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论道德生成过程的熵变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熵是复杂系统中反应状态的一个函数,它表示系统的是有序化程度.道德生成过程可用熵变来进行研究.道德生成的过程就是个体对道德教育和环境信息渗透内化后在人脑中产生熵变的过程,控制熵变方向则是一个关系到个体道德在生成过程中有序与无序、向善与向恶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控制道德生成过程中的熵变,增加外界作用的"负熵流",抵消内熵增,实现总熵值的减少,使道德向有序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提出来的.文章从耗散结构及其形成条件入手,就德育师生关系满足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系统开放、远离平衡、非线性、涨落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新型德育师生关系建构的几点思考:德育师生关系通过开放引入负熵流,通过打破静止使系统自身激活而走向新的有序,通过建立自催化机制使系统内要素间产生非线性正向作用,通过创造有利的涨落、汲取负熵使系统产生新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探讨德育模式,旨在分析德育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动态上把握德育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并使之具体化与可操作化。在对高校德育误区的表现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主体性人格必须靠主体性德育来培养,进而分析了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内涵、理论依据,并对实施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策略作了几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