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发展”一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语境中具有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两个层面的涵义。诸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分歧以及当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都与对发展的真实内涵缺乏清晰的认识,将这两个层面的发展涵义相混淆有关。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中“发展”概念的真实内涵,对“发展”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以及我国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的合法性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察卢卡奇在其名著《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进路进行深度剖析的运思轨迹,我们会发现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条追寻认知与自由的道路。这奈道路曲折迂回,先后经历了形式理性主义哲学、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三个阶段。德国古典哲学不断地往前推进,但最终未能摆脱自由与必然、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二律背反”困境。卢卡奇试图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用历史辩证法的原则来克服古典哲学的困难,但他最终还是偏离了马克思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然而,我们并不能由此而简单地否定卢卡奇对德国古典哲学所作的深刻思考,因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能够“走进德国古典哲学”并“回到马克思”的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思维范式的哲学对何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着不同深度的认识。本体论哲学把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论哲学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现代实践哲学则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视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包括二者何为基础和本源的问题及二者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换将会使许多"伪问题"被消解,而使许多以往被遮蔽的"真问题"显现出来,对于哲学思维方式的解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一个在当代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经常被曲解的概念。该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哲学语境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马克思对发展的理解具有“世界观层面”和“社会历史观层面”的双重内涵,马克思对“发展”的辩证理解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践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导致传统文化结构的解体:传统社会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合一的"一体化"结构,演变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态分离"的文化结构。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结构的变迁是同一过程的两个层面,都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中国现实的文化结构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文化结构。大众文化具有解放人和控制人的双重属性,其二律背反性质的克服及理想文化体系的构建一方面需要文化领域内部各文化形态进行自身调整,另一方面需要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