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吴渭  刘永功 《兰州学刊》2015,(2):204-20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征收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也越来越快。从近年来一些报道和研究来看"征地坑农"、农民作为被征迁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例普遍存在。相对于强势的政府和开发商,农民在征迁中的谈判地位一直处于弱势,这种情况的背后与农民模糊的土地所有权有直接联系。本文所讨论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下,由于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产权权能的残缺而造成的农民的征迁谈判与利益博弈中的不公平待遇。土地市场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维护农民在土地征迁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的征迁补偿收益从根本上要改进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自行车是一项惠民工程,它具备了部分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即一定程度上的非排他性、一定程度上的非竞争性以及较强的正外部性,所以,市场对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的有效供应会小于最优值,而且有可能出现"公地悲剧"的情况,因此,需要政府来直接提供或对提供城市公共自行车的私人部门进行补偿、激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供给上政府和私人部门的边界发生了偏移,城市共享单车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为指导,结合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对如何破局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