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壮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先民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然而,对壮族先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发展进程,也就是是否经历过奴隶制阶段,以及奴隶制的形式和特点如何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还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据我所接触到的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来看,我认为壮族古代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的。为此,本文拟就壮族  相似文献   
2.
本来,历代封建王朝使用的马匹,特别是官军中的大量战马,大都来自西北,是通过"茶马贸易"交换来的.可是,南宋时期朝廷所用马匹,却是通过"买马司"从广西购进的大量"广马".南宋初年,金兵南下,朝廷偏安临安(今杭州),通往西北的道路被截断,马匹来源随之断绝.南宋朝廷不得不"于广西邕州置司,互市诸蕃马",从云南大理以及云  相似文献   
3.
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表明,岭南地区是我国古越人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商周时期,这里的越人部落(先是瓯邓、桂国,后是西瓯、骆越),就已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的越族和中原的汉族之间往来日益频繁,逐步形成了越汉民族相互杂居的局面,因而进入了越汉民族的大联合和大融合的新时期。由是岭南越族的大部分接受了中原汉族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跨入了封建社会的门槛。同时,越族本身  相似文献   
4.
壮族人民世居祖国南部边疆。历代以来,壮族人民为保卫祖国边疆安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自古以来,壮族人民与毗邻国交趾(后称安南)人民世代友好相处,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壮族人民非常珍惜和不断发展这种传统友谊。但是,自宋以后,由于交趾封建统治集团野心勃勃,时刻梦想扩充地盘,不断蚕食和武装入侵我国南部边疆。为了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壮族人民不断奋起和侵略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一  相似文献   
5.
瑶族是我国南方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源于古代荆蛮的一支——长沙武陵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因反抗民族压迫,逃匿于边远山区或深山密林中,保持原来的特点。到南北朝时期,这部分居住在山区的瑶族先民,被称为“莫徭”,隋唐时期仍旧称,宋代时则被称为“蛮徭”或“徭人”,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今天的瑶族。本文试就瑶族原始社会的崩溃,及其绕过奴隶制的发展阶段而直接向封建领主制过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赞美质地精良的桂布、吴绵的诗篇。桂布,是壮族劳动妇女精心织出的麻纺织品,是唐代广西有名的特产。它能载誉中原,是和岭南地区盛产苎麻,以及壮族先民具有传统的手工麻纺织技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1947年5月,全国性“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中,河南大学晋京请愿团在南京也多方开展斗争活动。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的披露,既可弥补河南大学校史的缺憾,又是对革命传统的弘扬和继承  相似文献   
8.
论秦瓯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瓯战争,是指秦始皇统一岭南过程中与越人西瓯部落的战争。它是岭南越族历史的转折点和新起点,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此,本文拟对这场战争的发生、经过及其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战前的西瓯在先秦时期,岭南地区居住着越族的西瓯、骆越、南越等部落。其分布的地望,学者多数意见认为,大致是西瓯活动于广西柳江以东、郁江以北、湘漓以南和西江以西的广大地区;骆越分布于广西柳江以西、郁江以南、延至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广阔地带;南越居住在广东翁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的广大地区。他们很早以来就和中原地区华夏族有着友好往来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在传说中  相似文献   
9.
瑰丽的壮锦     
壮锦,是壮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它用细纱为经,多种颜色的丝绒为纬织成。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鲜艳、质牢耐用和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而著称,不仅为国内南方各族人民所喜爱,而且行销东南亚、日本等地。相传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达尼妹的壮家妇女,当她把棉花纺成了纱,就要开始织布时,她想,织什么样的布呢?不能年年都织老样子的布呀!她坐在屋檐下冥思苦想起来,从月亮刚露脸想到月落山,又从月落山想到太阳出来。忽然,红日的光辉照在屋檐下的蜘蛛网上,金光闪闪,美若彩画。  相似文献   
10.
壮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长河中,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成为人们生活与行为的规范。然而,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和生活的种种原因,壮族的风俗习惯也是一分为二的,既有部分糟粕,更有相当部分的良风美俗。在历史上,壮族的良风美俗,对于密切人们之间的关系和增进民族内部的团结,对于促进壮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进步,都曾起过有益的作用。在今天,继承和发扬这些良风美俗,对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壮族的良风美俗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热情好客这是壮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关心别人的传统风尚。明人邝露的《赤雅》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