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年多来,尤其是自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战线和其他战线一样,形势愈来愈好。八字方针正在逐步贯彻,广大干部和群众,包括广大师生,对于四项原则和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性加深了认识,从而加强了发奋图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也从而加强了必须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四化作出贡献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正> (一) 殷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学校办在宫庭里,教育为奴隶主贵族独占,只准他们的子弟入学,奴隶一概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在宫廷中担任文化职务的官吏:殷商的卜、史、巫、祝,西周的司成、乐正、执礼者、典书者等,也就是教师,要学文化只有跟他们学。学校还没有从行政机构中明显分化出来。在秋时期,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制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一变革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学在官府”局面的崩溃和各家“私学”的兴起。因为随着奴隶主阶级总头目周天子权力的旁落和公室的衰微,奴隶制的“官学”办不下去了。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有为本阶级服务的文化教育机  相似文献   
3.
由我校外语系《世界文艺》编辑部主编的《世界文艺》(季刊),已于10月15日正式创刊出版,由广州市邮局向全国发行。该刊逢季首月(1、4、7、10月)15日定期出版,每年四期。代号为46-20,读者可在当地邮局(所)订购。  相似文献   
4.
荀子从其性恶論出发,論証了化性的可能性,并指出了由恶轉化为善的基本过程;在这个基础上荀子进一步指出了促使这个过程轉化的基本途径。他說: “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积)也者,非所有也,然而可为也。注錯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貭”。(《儒效》) 在这段話里集中的反映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教育观的光輝;习俗能够改变志向,积久的努力能够改变人的本貭。荀子在这里提出了他的教育学說中的两个重要的观点。一个是“注錯”或“漸”,一个是“积靡”或“积”。荀子这两个专門术語,如果用我們现代的术語来說,即是环境的影响和人的主观努力学习的意思。荀  相似文献   
5.
(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思想,起源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欧洲自从工场手工业兴起以后,资本家不仅雇佣大批成年的工人,而且招收大批的童工,进行残酷的剥削,并剥夺了他们享受教育的权利。只有贵族和富豪之家的子弟享受那种游手好闲的教育。政治经济学史上“一个真正非凡的人物”约翰。贝勒斯(1654——1725),早在十七世纪末,就懂得必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出身子封建地主知识分子家庭。幼年受封建主义的传统教育,并应过科举,中了举人。十八岁后,开始接触西学,并经同学陈千秋的介绍,拜康有为为师,思想上深受康有为的影响。1894年随康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