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代江淮地域概念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自唐中叶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日渐显著,继至五代两宋,这一南移的行程大体完成,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超越了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经济重心的转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地域概念上也必然存在着一个过渡地区。然而,当今史学界在研究唐代经济发展时,虽有众多的文章专著论述过江淮,但对江淮地域的具体规定,却缺乏一致的理解。这样,势必给唐代经济史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和混乱,因此,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深入研究唐代经济及其重心转移的历史过程,无疑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前唐代经济重心在北方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而唐代是这一发展过程的关键阶段。本文拟通过对安史之乱以前唐代南、北两大地区经济的考察和对比,确定该时期经济重心的所在,并探索经济重心南移在中唐以前所达到的程度,为进一步探讨这一转移的全过程提供一些线索,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3.
民族融合和唐代藩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藩镇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在唐代长期延续而不被消灭?这些问题,在众多的研究论著中,我们特别重视范文澜、陈寅恪两先生的观点。范老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天宝时期的腐朽政治,使唐朝西、北边境少数民族内附人与汉族在经济文化上的融合过程,采取了战争的形式。他又指出,随着落镇割据的结束,内附人与汉族的融合也基本完成。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断言:“质言之,唐代安史乱后之世局,凡河朔及其他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问题,其核心实属种族文化之关系也。”这些对藩镇割据深刻的历史洞察,给我们很大的启迪。现就唐代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来分析藩镇问题。旨在说明中国西、北边地少数民族与李唐政权错综复杂的关系,怎样造成了藩镇割据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