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22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意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统治者只有让民意得以表达,化民意为政令,才能保证国家稳定繁荣。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民意表达的制度与机构、民意实现的条件的分析,认为民意表达与实现是中国古代政府运行的主体路线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明代政府与监生的互动关系 ,说明制度的有效性在于满足制度相对人的需要。当制度不能满足制度相对人的需要时 ,制度不管其多么完美 ,最终都如一具僵尸失去效率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需要对新人进行设计。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梁启超对新自我的设计,即新自我与社会、自我特性的设定、自我开展的限制、自我开展的方法。指出自我设计必须与社会设计相统一,否则新自我难以进入新生活。  相似文献   
4.
唐克军 《报林》2022,(2):52-53
在2022年春运报道中,《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牢牢坚持“策划为先、内容为王、质量为本”的总要求,统筹用好全媒体平台资源,充分发挥“1+18+N”铁路三级媒体平台资源聚合优势,生动讲好铁路故事、传播铁路声音、树立铁路形象、展示铁路力量,实现了全年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良好开局,也为全媒体时代行业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这一事实说明了它与中国文化的相融相通。寻找这种会通,学术界有人倡之,“马克思的思想与重视社会人伦关系的孔子、孟子的思想会通处之发现,或许是件有意思的事”。本文拟将孔子的人伦观和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论作比较分析。一“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含义十分广泛,当初并未专指人伦,常与“和”相联系。声音、语言、事物、行为中的伦,都与“和”相通,皆归于“和”。“和”内含着一定的秩序、位次,以后“伦”就成了人与人交往、关系的秩序,其意仍在于和。伦是人的活动秩序,有了…  相似文献   
6.
社会、国家怎样组织起来才是有效的、安全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社会变革时期显得更为突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正值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期,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儒法两家是其中的代表。今天探讨儒法两家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儒家的组织建设强调私人关系的建立,适于“私人领域”,是社会建设。法家强调国家权力的普遍建立,适用“公共领域”,是国家建设。所谓国家即政权组织,主要指政府及权力的范围即“公共领域”。社会即非政权的私人性质的自治系统,系统内以共同的文化要素(如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讨儒法两家的组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何以保证政府在官利和国利之间的选择行为的合理性是一个重要问题.明代天启年间通过"添注"即扩充职位的办法来满足官员利益的需要,结果不仅没有实现国家的利益,而且加重了国家危机,其选择行为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