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众所周知,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的支持息息相关,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农村金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农村金融,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健全,金融生  相似文献   
2.
唐晓丹 《学术论坛》2007,(1):154-157
20世纪30年代初,新批评派理论大师瑞恰慈在清华等校讲授的“意义学”理论在中国引起学术反响。中国学者李安宅编著的《意义学》对“意义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希望通过这一理论唤起国人“语言的自觉”。“意义学”研究语言与思想的关系,有益于起步之初的中国现代学术界建设清晰健康的理论环境,促进人们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对长期忽视语言研究的中国思想界而言,是一种值得借鉴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
唐晓丹 《社科纵横》2006,(11):108-110
盛行于20世纪西方学术界的“知识分子消亡论”,揭示和抨击了传统意义上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角色转换和价值迷失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康德、朱利安.本达和萨义德等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理论,认为在永恒的矛盾面前,无论悲观抑或乐观,知识分子对普遍价值的尊崇本身体现了对现实局限性的“抑制”。而这种“抑制”,正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最重要、最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代科学的发展促使人们以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人文科学的研究。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力图建立科学主义的“求真”新文学,以科学颠覆文学、取代文学,在极端倾向中走向了歧途。20世纪形式主义学派将“形式”研究落实为文本语言研究,忽视了文学接受过程中社会、人文、主观的因素,造成了理论上的偏颇和疏漏,反科学主义是对科学主义扼杀文学人文精神的反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