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明代在嘉峪关以西,哈密以东,以及青海湖周围、柴达木盆地一带置安定、曲先、阿端、罕东、罕东左、赤斤、哈密等七个卫,称“关西七卫”。七卫的统治者多为蒙古族,又称“蒙古七卫”。明初还曾置沙州卫于今甘肃省敦煌县,正统间内迁,罕东左卫就是成化时在原沙州卫地设置的。 关于七卫地望,罕东左卫在今甘肃敦煌,赤斤卫在今甘肃玉门县,哈密卫今新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河西垦田面积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是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原王朝向西发展的根据地。从汉武帝建置郡县起,历代封建王朝无不重视河西的经营。明清两代,更致力于河西的开发。本文试就垦田面积的发展这一侧面,探讨明清时期河西的开发状况。 (一)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进军河西,随即在这里建置卫所,驻军屯田。从洪武至永乐初,设甘州左、右、中、前、后五卫(皆治甘州,今张掖)、肃州卫(今酒泉),山丹卫(今县)、永昌卫(今县)、凉州卫(今武威)、镇番卫(今民勤)、镇夷守  相似文献   
3.
杨一清(1454—1530年),字应宁,号速庵,别号石淙,原籍安宁(今云南安宁县),后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他是明代中叶的著名政治家。杨一清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父景,曾担任过化州(今广东化县)同知等官。他自幼聪明过人,以奇童被推荐为翰林秀才,与李东阳先后受业于黎淳门下,十四岁中北闲乡试,十九岁中成化八年进土,名躁一时。他先后担任过中书舍人、山西按察司签事、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卿、南京太常寺卿等官职。在陕西时,他创办正学书院,亲自教督,后来成为著名文学家的李梦阳、状元康海都曾就读于此,得到杨…  相似文献   
4.
《西北人口》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刊载了章一平,齐陈骏二同志《河西历代人口简述》一文,综论河西历代人口的变化、原因,以及对当时经济文化的影响,读后很有启发。但文章是通论性的,因此如作者所说、描述和探讨是“祖线条的”。本文就明清时期河西人口作进一步探讨,并对有些资料进行必要的考订、辩证,以求其真。河西走廊的地域范围,说法不一,本文涉及的指乌鞘岭以西今甘肃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区,不包括今兰州市属永登县。  相似文献   
5.
杨一清在西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年间的著名政治家杨一清,以壮年到老年的全部精力,三次出仕西北,为西北所贡献出的智慧和力量,在西北做出的成绩,给予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6.
李梦阳,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江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他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学家,前七君子的首领,著有《空同集》。政治上,他敢于和贵戚、宦竖作斗争,曾因弹劾“势如翼虎”的外戚张鹤龄,与户部尚书韩文等一起定谋除去刘瑾等八虎,并代韩文起草奏疏而两次入狱。无论在政治上文学上他都有重要的地位,在甘肃古代历史人物中是个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明代初期,从朱元璋到朱棣,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军屯,规模大,效果好,制度完备,集历代军屯之大成。宣德以后,虽逐渐破坏,但终明之世,军屯土地在全国总耕地面积中仍占很大比重。明代军屯在供给军饷,发展农业,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等方面都起过很大的作用。明初太祖、太宗两个皇帝对发展军屯,建立各种制度,尤为重视,值得研究。朱元璋为什么要大兴军屯? 朱元璋渡江之初,以苏州为中心的张士诚集团和盘踞在长江由游的陈友谅集团都比他强大得多。要站稳脚跟,发展实力,战胜敌人,就必须稳扎稳打,巩固根据地。拨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