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鲁迅的《伤逝》以其艺术的独特性、思想的现代性、内容的曲折晦涩性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研究者大多关注"青年爱情小说"这个文本线索,而对周作人"伤悼兄弟之情逝去"的说法视而不见。透过《伤逝》的环境、情节和人物描写,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动因可以看出,《伤逝》其实是作者在男女情爱的表象之下,以自身的重大创伤经验为机核、以兄弟相处经历做骨干的"伤悼兄弟之情逝去"之作。  相似文献   
2.
《活着》改变了余华的文坛地位,标志着余华完成了优秀作家所必须经历的思想升华,达成了对人生善一恶一无善无恶的认识。以1984年为开端,纵观余华的写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余华先领会善,再抒写恶,在充分了解恶的基础下温暖地描写人类的善意,这就是所谓见山终是山、见水终是水、山水都别有风景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活着》改变了余华的文坛地位,标志着余华完成了优秀作家所必须经历的思想升华,达成了对人生善—恶—无善无恶的认识。以1984年为开端,纵观余华的写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余华先领会善,再抒写恶,在充分了解恶的基础下温暖地描写人类的善意,这就是所谓见山终是山、见水终是水、山水都别有风景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伤逝》以其艺术的独特性、思想的现代性、内容的曲折晦涩性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研究者大多关注“青年爱情小说”这个文本线索,而对周作人“伤悼兄弟之情逝去”的说法视而不见。透过《伤逝》的环境、情节和人物描写,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动因可以看出,《伤逝》其实是作者在男女情爱的表象之下,以自身的重大创伤经验为机核、以兄弟相处经历做骨干的“伤悼兄弟之情逝去”之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