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长期以来,大量的西方文论、文化思潮、批评流派的涌入,在促使我国的文学研究异常活跃的同时,也因盲目的生搬硬套,理论的滥用泛用,批评术语概念的误用,造成了我们文学批评中传统的本土话语的缺失,进而使我国的文论界步入了误区。多元并举,开拓思维,消化理解,为我所用,逐渐造构自己的本土文论话语体系,是走出误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域)文学(文化)在当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逐渐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和关注。北大荒文学就是在特定地域中由多种因源引发的一种不可令人忽视的文学现象。她用自己的实绩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存在。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构成,北大荒文学是一种渐次地吸收多元文化的文学。"北大荒文学"是一个特定的、带有鲜明地域特征并且具有文学流派性质的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在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影响下,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文学地理"逐渐得到当代文学研究学人的关注和认可。由此,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成为了新的学术研究和关注的领域。也正是这样的理念和方法使龙江本土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有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借鉴。作为龙江本土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荒文学艺术"是龙江区域文化第一个独特存在。它不同于以往的泛东北区域背景下的文化和文学存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黑龙江区域文学艺术。作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北大荒文学艺术诞生于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从其初始扬名就有着与其他地域文学或区域文学不同的显明特征,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北大荒文化的生成是有其特殊机制的,它的最初孕育有其特殊性,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军旅文化)突进式地植入,并直接成为这一地域的核心文化和主流文化。北大荒文化的生成发展也有其特殊性,历史上两次成规模团块状人群的进入,形成了军旅文化、中原文化、城市文化三种文化相互叠加累积的多元化文化结构。北大荒文化的外显形态也是特殊的,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文化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歌剧《白毛女》与舞剧《白毛女》之间的文学审美差异被人们略视。比较两个文本,作品的中心主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处理都有明显不同。改编后的舞剧其审美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异,文本成为政治概念的演绎,人物成为政治理念的象征性符号,鲜活的“人”从作品中隐匿、消失了。舞剧对歌剧的改编实质是强化政治化的过程,是对文艺规律的悖离、反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