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据语言学家称,赵树理的语言是决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盖过鲁迅。那小说是山西味很醇的普通话……”汪先生一语道出了赵树理语言的特点:他的小说语言是“山西味很醇的普通话”。这种语言是相当规范的,“决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而且,这个定论是以研究语言为职业的专家认定的。这里,汪先生讲的“山西味很醇的”语言,大概就是赵树理语言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说的“决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普通话,当属赵树理语言的准确、纯洁的特征。如果把赵树理说成是当代的语言巨  相似文献   
2.
鲁迅称茅盾为“自从新文学运动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的确,茅盾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新文化发展事业。他在漫长的六十余年里,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绘制了一幅规模宏大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画卷;撰写了许多匡言忠语的文艺评论文章,以极大的热情扶携文学青年,使其迅速成长;翻译了不少外国作家的优秀著作,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费尽了心血。茅盾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极为关怀。他的作品成为少数民族文学青年学习的教科书。众多的文学青年在茅盾著作  相似文献   
3.
徐福锋同志的《她的中国心》是誉满神州的佳作。这篇文章以库伦旗乌云老师的事迹为“基石”,刻划了一位人民教师的高大形象;以立花珠美的经历为“颂词”,谱出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笔者着重评述了这篇作品表达出的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崇高的情,纯洁的爱;亦谈到了文章炼字精致、造语工巧的艺术成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在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一书终笔时慨叹道: 呵!壮阔、无边的草原!你那千万条凸凹不平的山、岭、沟、坡,是伟大的力的源流呵!即使在严寒的冰雪天,它们也穿过冻裂的地层,向这里的人民吐放滚滚的热流!是它,滋养着这里的人民;是它,陶冶着这里的人民。自古至今,我们的人民——草原的儿女,曾经蒙受过多少灾难,然而他们依然生存下来了。严寒,只不过是在他们那粗糙的手背上,留下几条冻伤的痕迹,但是没有能够把他们的生命窒息;荒火,只不过是烧毁这  相似文献   
5.
玛拉沁夫散文选材分为四类:他怀着热爱故乡之情,表现内蒙古草原人情风貌的篇章;以赤子之心,着意描绘祖国山川风物的游记;以友好使者的身份,颂扬亚非人民情谊的散文;以寄托对长辈思念之意,忆念文苑故旧的作品。本文仅就其散文选材之技巧作了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创作《金鹰》一剧而登上全国剧坛的著名蒙古族戏剧家超克图纳仁新近又发表了《成吉思汗》一剧。两个剧本恰好是作者创作道路上的两座里程碑。三十五年来,超克图纳仁奉献给读者五部多幕剧,二十多个独幕剧,三部电影文学剧本。如若从数量上讲,他写的剧本并不多,然而可贵的是他每写一个剧本总要给读者一些新的东西,为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综观他的剧作总是洋溢着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他的作品又能描绘出美丽如画的草原风光,塑造出各种类型的蒙古族人物形象。他的近三十个剧本又是以鞭挞旧制度、歌颂新社会为主要内容,特别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更是他的戏剧极力表现的基  相似文献   
7.
玛拉沁夫是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一九五二年一月,玛拉沁夫的第一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在《人民文学》以头条位置发表后,一举震惊了文坛。《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及《新观察》等报刊,纷纷发表文章,称赞它是我们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篇反映内蒙古草原人民斗争生活的优秀小说。《人民日报》的文章说,它“写了新的主题,新的生活,新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先进力量,用新的伦理观念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应该说,这个评价是鼓舞人心的。在创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的时候,玛拉沁夫只有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先生是位著名的苗族作家,也是位具有诚实、忠厚、善良、淳朴的人情美的学者。他一九三四年写的中篇小说《边城》,以优美的文笔,抒情的调子描述了“脚踏三省”的边城茶峒的绿水青山、人情风物。因此,被中外学界称为“用小说形式写的无韵诗”。他借小说为手段,追求美,创造美,捕捉生活中美的事物,从而以审美的角度选取题材,描绘现实生活,寄托他对美所持的见解与愿望。一部《边城》,蜚声中外,世人称赞沈从文先生以丰富的想象、浓郁的抒情、温馨的意境为方法,画出了澄彻、透明、纯洁的湘西山水,写出了山乡人民坚强、勤劳、执  相似文献   
9.
鄂伦春族是个居住于祖国北疆严寒地带的少数民族。当他们跨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更懂得了人的尊严与人存在的社会价值。在他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后,往往要唱一曲古老的歌谣,陈述一段远古的传说和故事,以抒发他们民族的悲壮的情怀。这个没有自己民族文字的鄂伦春族,就靠无数的歌谣、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记载”自己民族的可歌可泣的历史进程。他们总是把这些口头文学“作品”经常“挂”在嘴上,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鄂伦春民族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叫《恩都利》。说,起初世上没有人,只有“恩都利”主宰世界的万物。当初,只有一个浑身长毛、有两条腿的动物。这个动物住在山  相似文献   
10.
鄂伦春族的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通古斯——满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十七世纪以后,满文传入,鄂伦春族中的少数民族头领学会了满文,但他们用满文是为了记载族谱。而大量的民间文学,却是挂在广大猎人的口头上,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解放后,鄂伦春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指引下,用汉文出版了多种民间文学作品,其中民歌集于1981年正式出版。(见《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歌》) 鄂伦春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形式的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