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已经和正在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本研究将着重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探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和若干政策问题。一、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总体判断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重新确定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的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好转。不但发展速度加快,而且增长的质量也有所提高,缩小了与先进省份的距离。但是,由于长时期的积累,全省经济总体质量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1.科技投入水平低。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黑龙江省的企业产权改革,对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缺乏一个基于省情的深刻认识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确实把握而确定的产权改革的总体思路。尤其是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以及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恰当地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及产权改革当作近期的主攻方向。 2.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为股份制后,在运作上多数仍沿袭原有模式,多数企业仍有主管部门,有的企业还要上缴管理费;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仍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董事会形同虚设;一部分企业在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等方面也没有根本改变。 3.企业包袱沉重,制约产权转让。由于计划经济下政企不分,国有企业在生产的同时,还承担了一部分政府及社会的职责,如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业人员的安置及职工的医疗费等等。这种状况.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和没能力承接,一时难以改变,加之亏损的国有企业多,企业拖欠的银行贷款和外单位债务无力偿还,这此包袱也制约了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面积推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