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先前的研究 ,从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阐述了自知识能力的本质特征 ,即动态的特征、宽泛的特征、深层次的特征。分析了扼杀企业自知识能力的因素 ,包括企业文化因素、组织结构设计因素、分析性思维因素、策略性决策因素、激励性体系因素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企业自知识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潘安成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553-558
模块化理论在技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在企业组织设计中也逐渐地受到关注.然而,技术模块化的方法在组织动态演化中正受到挑战.本文认为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系统,从组织演化的角度探索了企业模块化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模块知识基的完备性是组织模块化的基本准则,以及组织知识基的可分割性是组织模块化的条件,从而探索了企业模块化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个特大盗车团伙,在两年多时间内盗窃汽车23辆、摩托车16辆,总价值达160多万元。当他们再次作案,运送赃车途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时,引起了交警的怀疑,继而一举摧毁了这个特大盗车团伙。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是个体人格的组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人格化;员工心理契约的“个性”与企业文化的“共性”的互动关系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从结构维度、形成机理、作用与功能等方面对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这种互动关系,案例分析则进一步揭示了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目标一致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佐藤荣作上台前后对华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佐藤荣作上台前后对华政策的演变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安成日在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为止的这一历史时期,由于诸多的原因,中日两国未能从根本上结束战争状态,两国关系总的说来处于一种极不正常的状态。然而,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7.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并为职工群众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它对企业的职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而,它构成了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企业精神一旦与企业的物质建设相结合,就会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经营管理总系统中的“软”系统,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吉林省白河林业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公众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公共关系就是协调各种公众关系,争取社会舆论支持的一种实践活动①。毛泽东同志虽然未曾对公共关系概念及其相关内容进行过专门而明确的论述。但是,在他的论著中确实闪烁着耀眼的公共关系的思想。毛泽东的公关思想见诸于他众多的著作内,自觉于他的社交实践中。一、毛泽东公共关系思想提出的理论依据。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指曲:“我们的政策,不光要  相似文献   
9.
日韩之间的船舶归属问题是二战后随着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恢复独立而产生的重要外交课题。二战后,韩国方面积极向日本提出船舶归还要求,这与其确立的优先振兴农、林、水产业的国家发展战略有密切关系。而在战后急于重建的日本政府则对韩国方面的船舶归还要求采取了消极拖延、等待风向转变的态度。美国等盟国由初期支持韩国,后转为扶持日本,态度十分暖昧。  相似文献   
10.
“法律行为”的概念像道德、政治、美学、职业行为诸概念一样,起着重要的认识与评价作用。不同类型的法律行为,因其内容与目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社会评价。法律行为范围内的基本区别,是合法行为、不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法律行为从本质上说是对立的统一。应当研究这些对立现象与社会生活条件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