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柏拉图在<高尔吉亚篇>中借助苏格拉底提出一种"知识性技术"或"技术性知识",其中,"能知"与"所知"直接合一,呈现出一种纯然"透明"的心理状态,即它必定能够透过这些心理状态看到这些心理状态所指向的实在.就命题性知识而言,一个有知识的人所知的命题肯定是真命题而且他也肯定知道所知的是真命题;就技能性知识而言,一个有知识或技术的人所做作为的肯定是完善的目标而且他肯定能够实现他所做所为的完善的目标.因此,对于一个具有"知识"或"技术"的人来说,无论是命题还是行为,都是不可错的.基于这一知识概念,柏拉图不仅批判了作为"信念性技术"的修辞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它毫无力量,而且柏拉图还建构了其自身的"本真性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独特的现象学观念的形成有赖于远取"现象"和"逻各斯"二语的古希腊词源,近则扬弃胡塞尔与康德的"现象"概念,最终迭至"现象学"与"存在论"以及"解释学"的贯通.本文以<存在与时间>"导论"为中心考察了代表现代西方哲学深刻转向的"现象学"观念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家都探究"aitia(原因)",但柏拉图"理念论"所阐述的"原因"不是动力因而是形式因,从而开辟了一条独立于宇宙论-物理学探究方法的形而上学之路,<斐多篇>是古希腊哲学这一巨大的范式转换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传统所谓的柏拉图前后期两种不同的理念论———“模型论”与“种 -属概念论”———同时出现在《蒂迈欧篇》关于“宇宙模型”的描述中 ,由此造成了 5 0代以来西方柏拉图学界最热烈的争论。作者在分析这两种学说的理论根源的基础上 ,指出了其统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陈康先生在柏林大学的导师尼古拉·哈特曼在20世纪上半期被认为是德国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在陈康先生对柏拉图的研究著作中,其师的影响留下了清晰可辨的痕迹。两位先哲虽然研究领域有别,亦分别面对不同的学术群体,但其在哲学的论证与论战中所持的立场却能相互呼应:一方面,捍卫知识对象的存在论地位,即保证其不依赖于知识的超越性自在;另一方面,发展出与此种存在论相应的直观方法,并以之为推论方法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陈康先生的柏拉图研究不仅是古典哲学研究领域的财富,亦折射出20世纪德国哲学中的许多重要争论。  相似文献   
6.
早期希腊"kosmos(宇宙)"的自然化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神统系谱学(theogonies)到宇宙起源论(cosmogonies)、从宇宙起源论到宇宙生成过程论(cosmology)的演进。如果说前者在宇宙论上完成了从非理性的神话解释到理性的自然解释的"范式转换",那么后者则使得希腊宇宙论超越自然主义并最终走向哲学的目的论的宇宙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Being的问题可以分两步来思考,其一是,西方人如何理解西方人的Being?其二是,中国人如何翻译西方人的Being?笔者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演变就可以看作是Being的几种基本意义以及与此相关的思想领域之间的分分合合。在"分"的情况下,Being是可以翻译的,无论从古希腊语向近现代西方语言翻译,还是从西方语言向汉语翻译;但在"合"的情况下,这个词就是不可译的,其中的一个根本的困难是,系词"是"在汉语中尚不具备"to be"在西方语言中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后者不仅聚集起关乎"existence(实存)"的"存在论"、关乎"reality(实在)"的"知识论"和关乎"truth(真实)"的"逻辑学"三个领域,而且引发了超乎其上的对终极的、统一的形而上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