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心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教育界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课程改革,这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但是课程改革的实施,其道路是漫长而又复杂的。在这样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实践过程中,障碍和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阻力和难度是存在的,这种情况影响了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也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课程改革实施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条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的教改理论和模式,以寻求一个更适合我国教育现状的、更加本土化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我们特邀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大的专家和学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在此特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2.
实践的课程范式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复杂科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非线性的、整体的、混沌的、非机械决定论的世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调整课程开发模式 ,注重课程设计的情境性 ;更新课程内容 ,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化 ;转变评价目的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高中课程方案的政策属性——对改革政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程改革中,政策文件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因素.基于现有的两种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框架,探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各种性质.分析表明,尽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描绘了一幅比较理想的蓝图,但它在实施中还面临着许多风险,给学校与教师也提出了很高地挑战.因此,我们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思考教师所经受的压力与获得的支持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对立、对“主体性”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对宏观层面上的教育主体重视不够、对教育自身主体性的认识不足、对培养创新素质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进行反思 ,由此可以更加明确主体、主体性、教育主体、主体性教育等概念的内涵 ,并对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课程实施过程评价研究进展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是课程变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国外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评价模式.笔者从评价大规模课程变革的框架和实施者的角度对这些模式进行述评.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评价取向以忠实和相互调适观为主流;评价内容的技术取向和片面化;评价方法准科学化;研究对象选择的单一.因此,借鉴国外的评价模式,今后的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不同取向出发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内容的科学化;评价方法的优化与多元;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教师如何应对改革并实施课程,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师改变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面临三大改变困境:地位改变困境、行为改变困境、心理改变困境。结合国内外教师改变的研究以及我国教师的实际状况,突破教师改变的困境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即教师作为课程权力的拥有者、教师作为合作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持续的学习者和教师作为反思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