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以其气势磅礴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饮誉世界文坛,评论界对他的关注经久不衰。中国的福克纳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成果喜人,本文主要从研究专著、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最炙手可热作品研究四方面系统梳理中国的福克纳研究。总结了在今后的研究应该重视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无论什么时候阅读,都会感受到作品的不同魅力。在此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出发,以图形—背景理论为支撑来说明该篇小说的多元主题意义构建的深层机制,即围绕小说中的两个意象爱米丽和玫瑰花来分析说明读者依托图形—背景理论,从不同的识解角度认知这两个意向就能构建出不同的主题意义,在南方社会背景的映射下,爱米丽不仅是南方传统的卫道士同时也是南方传统下的牺牲品,而爱米丽的爱与恨在玫瑰花那里集中地彰显出来,不同甚至看似矛盾的主题意义在认知诗学的视野下得到了统一和消解,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证明福克纳小说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曾经有这样一位女王》中涉及到的女性的自欺、时间性存在的无助、自由选择中责任的不可避免、与他人的具体关系以及最终陷入痛苦、被抛弃的境地和绝望等五方面论述她们的存在状态的具体表现。福克纳用同情的笔触倾诉了女性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同时又通过悲剧气氛来衬托美的丧失。通过对南方女性、南方人存在状态的描绘,福克纳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南方社会的关注,也讴歌了个人存在对于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创作的高潮,并成为其"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重要组成部分。对生长于斯的南方社会的既爱又恨使得福克纳创作表现出复杂性特点,通过对其代表性短篇小说《烧马棚》、《干旱的九月》以及《沃许》的文本细读,生存于斯的南方人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中迷失自我、陷入焦虑或自欺跃然纸上,福克纳短篇小说呈现出存在主义的虚无主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