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记载谢氏与王肃爱情典故的最早文献是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该书记载了一首谢氏赠与王肃的五言诗和公主代答诗一首,未曾提及谢氏是否有书信致王肃。谢无量先生的《中国妇女文学史》,全文抄录了被认为是谢氏赠予王肃的骈文书信一封。该信文笔优美,宛转动人,堪称书信体文章中的佳作。但遗憾的是,笔者通过研读文本并考察相关史实,认为该信并非出自谢氏之手,而是后世好事者所代笔。  相似文献   
2.
关于《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古往今来主要有四类观点。《晏子春秋》创作的时代正处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萌芽期,其文体性质不是单一的。立足文本的具体特征考察,《晏子春秋》既有人物传记的记人属性,又有小说文体的虚构因素;既有诸子散文的思想性,又有叙事文学的故事性,是一部体制特殊的古典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3.
4.
汉魏子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不均衡的,每个阶段的子书都有其主要特征,它们在汉魏子书的成熟与定型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与促进的作用。只有认识与了解汉魏子书在其发展阶段的特征与作用,把握汉魏子书发展的规律,才能给每部子书准确定位,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汉魏子书。  相似文献   
5.
汉人习惯以“新书”泛称子书,刘向也深受这一习惯熏陶,他在经自己校定的子书定稿中题上“新书”以区别于旧稿.刘向这一做法,导致后代学者在探讨贾谊著作专称“新书”的原因时,误把起源归于他.其实,汉代流行以“新书”泛称子书的风气正表现出汉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在汉代经学盛行、文学创作崇尚模拟的社会背景下,尤其可贵.也许正因这种创新意识日渐加强,才会推进东汉学术上经今古文走向融合,文学上诗歌、辞赋等文学体式发生新变.  相似文献   
6.
汉魏子书的特点不是变动不居的,它跟随汉魏子书的创作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变化中也有不变,或变化甚微者,不变和变化甚微的内容构成了汉魏子书的主要特点。从主观方面考查,其创作主体所呈现的特点有五:因失意于当世,皆寄望于未来;批"经"以批判现实;"言以载道"向"借言流名"的转变;关注政治;有意于"作",书成己手。汉魏子书的这些特点,使得汉魏子书在子书发展史上呈现别样姿态与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