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靺鞨是6世纪中叶至10世纪初活跃在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古代部族,与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国家有着密切的互动与交往.但是,朝鲜半岛的第一部正史《三国史记》中有关“靺鞨”的记载,早于中国史书600年,引发了学界对“靺鞨”理解上的混乱,值得探讨.从历史地理方位以及相关记事来看,《三国史记》所载“靺鞨”并不是对某一民族的专指,而是对不同时期、不同部族的泛指.  相似文献   
2.
朝鲜朝仁祖在位二十七年,以1637年向清称臣为标志,其执政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623年仁祖依靠政变登上王位时,正值后金国力快速提升在辽东战事中较明朝占据优势的时期,仁祖上台后的对外政策,特别是不与后金交往的政策是十分被动的,先受保守观念束缚不得不高举亲明的大义旗帜,后又因自身国力弱小不得不向后金屈服.从根本上看,仁祖的选择是基于维护自身地位和统治集团利益需要,根本落脚点不在于保护国家与臣民,这使当时的朝鲜朝遭受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浅谈延边地区渤海国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古迹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文物古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旅游业日趋成为延边经济的核心产业,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情况下,有效开发和利用渤海国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既能够带动延边地区相关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可以大力振兴旅游观光业。  相似文献   
4.
尹铉哲  唐烈 《社科纵横》2014,(9):147-150
张作霖时期的奉系军阀对日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对日关系的重要阶段。甚至可以说张作霖时期的对日关系发展状况决定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东北,而非中国的其他地区。在这个阶段张作霖与日本其实形成的是一种互相利用的"互惠互利"关系。双方在这一时期即在合作当中存在矛盾,又有矛盾冲突当中存在合作关系。一般以第二次直奉战争为界限,前期是合作大于矛盾,后期是矛盾大于合作。史学界一般对这一时期张作霖的对日政策评价为具有两面性。众所周知,日本于《乙巳条约》签订之后把朝鲜变为自己的"保护国",1970年又打着"保护"间岛地区朝鲜人的幌子,在间岛地区没立了非法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将势力深入到了地理位置重要且物产丰富的间岛地区。东北朝鲜人以及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保护"政策成为日本侵略东北的一枚重要棋子与此相对应,奉系军阀对东北朝鲜人的政策则成为其对日政策的一个缩影。《三矢协定》1的签订,标志着奉系军阀对东北朝鲜人的态度从"温和"转向"强硬"。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一直非常密切。在古代,两国的长期交往多是通过互派使臣实现的。有元一代,高丽朝入华使臣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他们觐见皇帝、太后,进献表文、贡品,完成出使的任务。同时,高丽朝使臣还在馆伴的陪同下,在元朝参加宴会、看戏、参观寺院等活动,并有机会与元朝的名士接触,唱和交流。以高丽朝使臣李藏用、李承休、李齐贤为例,从他们与元名士唱和之中亦可窥见两国文人交往之中各自的风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