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与现有解释不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火燎原)作为防微杜渐的自警话语,其负面语义曾长期是社会层面的主要内容。该词主流语义由负面到正面的转变以1930年毛泽东对其运用最为关键,但在当时效果并不明显。这种转变更多是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对自身革命意义反复确认的影响。尽管该词的负面意义一直是运用主流,但近代国人对该词中抗争、砥砺等积极因素的突出却越发瞩目。而且,先于毛泽东,国民党早在国共分裂之初就不断以此说法敌视和污名中共革命。这两点或许可以拓宽理解毛泽东提出该话语的某种思路。其一经毛泽东提出,便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命题,旗帜鲜明,并最终得以实现。这提示我们,通过对革命话语做社会化透视,可以丰富革命认知的图景。  相似文献   
2.
“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话语酝酿于清末,诞生于民初。此话语最早依托的成型故事之主人公多为归国留学生,却并无具体所本的人物“原型”。故事主体部分由清朝文人石成金所编《传家宝》中一则关于“北京的月亮比外地圆”的笑话加工改编而来。作为一种批判盲目崇洋媚外者的经典讽刺话语,其兴起与民初不满“西化”、强调“国性”的反思性思潮和中国留学生社会形象的变迁密切相关。在日本侵华加剧、“本位文化”运动开展和民族复兴思潮高涨时期,其得以广为流传,约在抗战胜利后达到高潮并延续至今。在近代中国总体落后于欧美日本的现实背景下,该话语常被用来提倡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批判盲目崇洋心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所反映与讽刺的那种非理性文化心态之内涵典型而复杂,成为“全盘西化”论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而后者又反过来构成强化这一心理的理论导引和思想武器。该话语的实践呈多维化特点,具有丰富的自我阐释内容,有时也会被笼统、武断使用,成为文化保守者反对改革的工具。今天,它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