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斯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曾进行过较为全面的思考,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以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进行批判和改造,同时又应吸取、继承并进而建设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学人,他的学术思想源渊复杂。本文从故乡人文地理与家学、中国古代学术、当代学人、西方学术等四个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发掘与剖析,从而揭示了其学术思想源渊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四岳是尧设四时之官,渐变为一个世袭家族。舜时因功得祚国、赐姓、命氏。四岳出自羲和,羲和出自重黎,重黎家族是炎黄集团中,垄断祭祀的家族。四岳是姬姓后裔,又是姜姓所生,故姓姜。夏代仲康时,四岳家族因日食事件受重创,封地被夺,其后人以先人官名命氏,称岳氏。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探及的东昌地区的空间范围,与东昌府的辖境稍有不同。因明清两代东昌府所统州县屡有增减,其辖境难定一域,故用东昌地区一词,凡明清曾一度为东昌府所统州县,不论时间暂久,皆被视为东昌地范围而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5.
傅斯年,字孟真,山东省聊城市城关人。1896年3月26日生,1950年12月20日卒于台湾省台北市,享年55岁,他一生所经历的,恰值我国历史发生剧烈而复杂变化的时代。虽然他总在按照自己的理想与信仰奋力求索搏击,但历史的大潮也总在以其不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的倔强性格;裹挟着所有的人们朝它认定的方向前进。奔荡不羁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岳飞汤阴的始祖即其高祖岳涣,原来是山东博州聊城县人。岳涣来汤阴出任“令使”,致仕后留居汤阴,他的儿子岳成及其家室也都迁来,于是汤阴便成为岳涣父子的“寄籍”,而聊城则成为汤阴岳氏的祖籍。岳涣的高祖岳彦真及其父岳休,是后周的“节度使”。有丞图南氏说,岳休“居东昌”,他是用明朝的建制写历史,其实隋唐五代时期,聊城县属博州,是博州的治所。岳休、彦真“父子仕周,为节度使”,当是后周的博州节度使。岳飞的高祖岳涣是以读书科举入仕,以“令使”在汤阴起家的。岳飞祖籍应在山东省聊城。  相似文献   
7.
<正> 人们常说,孔子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则不如说他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方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更为深远些。这是因为,孔子的思想虽然被后世的儒学家和封建统治者所尊崇,但它作为意识形态,总是要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永远维持它的原来面目。而孔子思维问题的方式、方法,却有牢固的“韧”性,为后人所一直遵循沿用,并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  相似文献   
8.
孔夫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在西汉经董仲舒的改造之后,便由奴隶制的意识形态,转变为封建制的意识形态,并逐渐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工具。在封建社会发展的长过程中,由于封建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必然也要不断发生变化,不断进行一些调整与修改,以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不过,这种调整和修改往往并不是十分及时的。因为,意识形态一旦从经济和  相似文献   
9.
诸葛壳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他27年的政治生涯中,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误,他是兼功过于一身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代统治者的一再褒奖,由于一些史学家的溢美,由于罗贯中的精心虚构与夸张,由于民间艺人的辗转粉饰和渲染,逐渐把他塑造成为一个完美无缺、一贯正确的神圣人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简直成为智慧与正义的象征了。这个经过美化并神化了的艺术形象,虽然颇合“高大全”的创作标准,但却有失历史真实,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依据真实的史料,对历史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近年来,史学界同仁写了不少重评诸葛亮的文章,笔者也不揣浅陋,  相似文献   
10.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和曹操、刘备、诸葛亮一样,借助那个时代为其提供的政治舞台,演出了一幕幕影响当代,流传后世的生动话剧。但在以往的三国史的研究中,人们多对曹操、诸葛亮等人投以较大关注而冷落孙权。近年来,不少关于孙权的论文相继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开了新局面。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研究孙权,得出了许多合乎实际的结论,但有的结论则与实际不尽相符,例如,有的同志认为,“孙权奉行灵活外交,在每一个历史关头,都作出了惊人的选择”,似乎孙权在对外策略上不曾有过失误,这便未免有偏颇之处。笔者拟就孙权一生中对外策略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