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内阁是明清两代设于内廷的一个重要中枢辅政机构,在内阁的孕育与形成过程中,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统治者皆施行向上集权和向下分权的手段,以达到君主的绝对专制与宰辅集团的分权制衡目的。在高度集权之下,有限分权还有其必然的原因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崔丽芳 《职业》2011,(32):29-30
项目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进行学习的方法。项目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工作过程化,即帮助学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按资讯(学习、交流、研究)、计划、实施、检查(控制)、评价(总结)、决策(选择)六个环节进行,"做中学,学中做"。以此为指导思想,笔者在《货代业务操作》课程中尝试了项目教学法,学生们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灌输的地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挖掘学科德育内容,从而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目标.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利用案例,活动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找到语言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平衡点,作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和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影响,然后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是近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和近代中西交流的直接途径。基于特定时代的需要、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读者接受的特殊性,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本质上就已具备了产生误读的基本条件。误读主要表现在译者引进和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外国文学题材、文类和作品,译作中的译名、称谓和主题被赋予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近代翻译文学特定读者群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学的理解;译作中出现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误译、漏译、编译和转译等现象。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误读虽然反映出译者在翻译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局限性,但翻译活动本身及译者和读者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均对中国传统文学的近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殖民地时期及建国初期,美国人中国观形成的基础是传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和来自欧洲的关于中国的文字叙述。前者将一个想象中的精致、优美、光亮的中国形象直观地呈现于美国人面前,成为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之一。后者则使美国启蒙学者承袭了欧洲思想巨擘们的中国观,从观念和理论上为美国人提供了一个古老、文明、智慧、富庶的中国形象。早期美国人在继承欧洲人所塑造的乌托邦式的中国形象的同时,也曾利用这一形象构筑美国精神,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人们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关系、风俗习惯三个方面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认为翻译是一个源语与译入语之间受中西方不同文化传统影响的双向殖民化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