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解放区文艺中赵树理被树为方向性的作家,原因在于赵树理创作的意识形态性.方向意味着一种确定的文学规范,由此当代文学规范开始了定型化的过程.建国后作家的身份发生了转型,作家被纳入政治体制成为新型文艺工作者.建国后对赵树理评价的演变,表明赵树理与当代文学规范的冲突.而冲突的实质则在于文艺战士和农民作家这两种身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
从 2 0 0 0年起 ,我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资助课题“当代文学价值观转换”的主体部分 :“主流价值观与百年中国文学”。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 ,必然要对红色文学经典作品做出符合实际的历史评价。为了了解现在的青年学者对待红色革命文学历史的真实心态 ,我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 0 0 0级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当中 ,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 ,就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大家对讨论所表现出的极大热情 ,实在是超出我的想象。为了使正统的学术界能够对青年一代学子的内心想法有所了解 ,我特意将他们所撰写的讨论文章精选了五篇 ,并借《琼州大学学报》一角刊出 ,希望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见解 ,能够引起学术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3.
一个时代的文学,一定会有在观念上甚至文体方面的基本取向,以致构成该时代的主潮文学和主潮性文体.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就其主流部分而言,文学都是作为工具的存在而服膺于政治使命.左翼文学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和政治化倾向显现出与"五四"文学截然不同的品格.如果说,"五四"是人的自觉和文学的自觉的时代,三十年代是阶级的觉醒和政治意识觉醒的时代."五四"文学主潮是人的文学、三十年代文学主潮则是阶级的文学求救治化的文学.由此也决定了左翼作家进行创作时,社会阶级分析和政治判断被当成了创作的前提,以革命的功利主义去看待文艺,倾向于将文艺完全意识形成化.于是,政治式写作便诞生了.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作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知识分子个体,有着分裂的精神层面和转型期的情感裂伤,具体表现为无根的焦虑、价值选择的焦虑和无意义的焦虑。而其无意义焦虑的根源在于周作人一贯的历史循环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