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庄芸 《殷都学刊》2013,34(3):77-80
《哀江南赋》是庾信“乡关之思”分量最重的作品.陈寅恪先生认为沈炯《归魂赋》直接影响了庾信《哀江南赋》的写作,并认为《哀江南赋》作于庾信暮年(公元578年).笔者重新考察了赋中“天道周星”这一重要信息,认为推算的基点应当为侯景反、梁台城乱起之年(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南北通好、周弘正使周之年为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归魂赋》很可能在此时被带入北周,且该年距“大盗移国”正好岁星一周.故此,考订《哀江南赋》作于公元560年,庾信入北6年,距侯景叛12年,而非暮年之作.  相似文献   
2.
苏绰、宇文泰在西魏大统年间奏行《大诰》,模仿《尚书》文体改革官文书,试图改造秦汉以来突显皇帝权威的“王言”传统,利用上古文体与文风侵夺王言威权,实践宇文泰霸府权力话语的构建。宇文护全面继承了宇文泰的权位,也延续了霸府的政治修辞,明帝因而下决心改天王称皇帝,同时废止“大诰体”,恢复秦汉以来皇帝命令文书的传统,力图在文化象征层面突出君主的威望。西魏北周长期存在的帝室与霸府权力之争,既催生了“大诰体”,也最终将其埋葬。在“大诰体”之外,关中文坛另有一支文学潜流,继承了北魏洛阳时代文学传统,并为明帝所汲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