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作"与"留白"本来只是古籍校勘常用的一种注记形式和中国书画的一种传统艺术手法,"点将录"撰者创造性地将其引入诗学批评体系,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一个时代内既经严格遴选又相对更为丰富的诗人群体总量;而且,还可以由此考察同时代诗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人生经历、诗学取径、地域风格之异同;同时也使得这样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诗学批评形式获得了更大的内涵包容性和体系开放性。开放的"点将录"批评体系,不仅为品评诗家诗作、地域流派等营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我们研究撰述者诗学思想的发展和当时政治、学术环境的演变提供了方便。作为出现较晚而兼具众长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点将录"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都值得引起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至汉代而特盛。据班固记载,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的进御之赋就有千余首。创作的繁荣促进了批评的兴盛和理论的拓展,汉魏以降,论赋之言日见其多。刘勰之前,已有不少论赋文字见诸文史典籍。但大都是零缣断简,片青只语,均有“各照隅隙,鲜观衢路”之弊。而求其能“弥纶群言”,“擘肌分理”者,当首推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诠赋》集前人赋论之大成并加以发展,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篇全面探讨赋  相似文献   
3.
张亚权 《人文杂志》2003,(5):103-105
柳永的一生仕途不畅 ,“未名未禄” ,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去“奔名竞利” ,但柳永作为一个文化人 ,他的方式就是用媚俗的方式迎合大众趣味 ,以反映大众生活的词来换取自己的生活资本。这种以媚俗为特征 ,以求名求利为目的的文学 ,是商业性文学。柳永的叛逆精神和创作实践不仅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且他还是第一个将商业性文学引入文学殿堂使之“大得声称于时”的人 ,他对商业性文学的发展以及以后的俗文学与雅文学分庭抗礼之势的形成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自然是蒙昧初民的唯一异已力量,初民往往是用情感去休验人和自然之关系的。大自然风调雨顺,给人类带来丰收和富足,初民便歌舞狂欢以娱天地之神。但大自然并非是温情脉脉,水、火、风、旱等等天灾元时不在威胁着初民的生命,困扰着初民的心绪,大自然的暴戾无常滋生了初民的苦闷。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苦闷在初民那里几乎都足以“人定牲天”的神妙幻想而得以发泄。洪水滔天,怀山襄陵,初民便请出大禹来降伏水灾。十日并出?禾木尽枯,初民又推出一个膂力无比的射日英雄后羿。另外如“精卫填海”、“女  相似文献   
5.
康熙十八年(1679)的博学鸿儒科是中国科举史上一个全新的制举科目,它不同于唐、宋作为吏部科目选的博学宏词科,也不同于乾隆博学鸿词科。这一有别于一般科举史和有关专题论文的全新结论,正是建立在对康熙己未词科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论著的全面占有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清代以来的中国学术史,因为未能辨析康、乾两次特科之间的根本区别及其与唐、宋博学宏词科的差异,而笼统地用“博学鸿词”概称康、乾特科,康熙博学鸿儒科的独创性和特殊性被逐渐地掩盖遮蔽。于是分别从文献整理、专题研究等角度,对清代、民国以及建国后的“博学鸿词”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进而对21世纪的相关研究视域、研究路径等作理性的学术展望,成为了笔者的涵意所指。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子书中,最先大量引诗论诗的,当推《论语》。《论语》引诗论诗共达十七次之多,如将此视为一个整体,这一整体又可分成几个彼此相关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将这几个彼此相关的部分放入不同系统中加以考察,试述其在不同系统中的不同功能,力求从总体上把握它的学术价值。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诗评处女地的第一次拓荒“我们的文学批评似乎始于论诗……‘待言志’是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序》)文学批评只有在文学样式产生之后才可能出现。诗歌可谓我国(甚至世界)最早的文学样式,诗评自然成了我们最早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7.
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二次印刷本《老残游记》凡例二曰:“旧本《老残游记》多附有作者自己写的第一回至第十七回的原评,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颇有助益.现依据一九六二年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所收卷一至卷十七评语,分别补入各回.”《老残游记》之“原评”亦称“自评”.顾名思义,即刘鹗自己对《老残游记》的评语.这些评语作为对刘鹗及其作品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常为研究者引用阐释,影响颇大.但这些评语的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8.
《庄子·天下篇》为历代学人所重视.清王闿运《庄子注》刊落外、杂诸篇而独存《天下篇》,以为“盖庄子自叙”.梁启超更推此篇为“研究先秦诸子学之向导.”可见此篇在《庄子》一书中地位之重要.《天下篇》首段曰: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成,王有所  相似文献   
9.
“惟真求实”是学术翻译的基本规范,学术翻译的文献回译能否遵循这一规范,则是判断一部译著学术质量的重要依据。以新版清史“编译丛刊”《清初扬州文化》为例,该书在人名回译、地名回译、书名回译、其他专名及数字回译、直接引文回译等方面均存在文献回译过程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各种不同的原因,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值得学界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从“点将录”的形制特征和内在精神,“点将录”的形式独立性、内涵包容性、体系开放性以及“点将录”的受容与评价等层面来看,它确是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点将录”不仅兼具了传统诗话、评点的随意性和论文、著作的严整性,而且最大限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知人论世的内在精神和灵活多样的外在形式的精髓奥义。作为出现较晚而兼具众长的一种文学批评形式,“点将录”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意义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