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李步楼同志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见1981年4月9日《光明日报》第4版)一文中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不在于用不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而在于感性认识没有抓住事物  相似文献   
2.
对唯物史观的根本范畴——社会存在,应当从那里寻找它的确切含义的最佳答案?回答是:应当从唯物史观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这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最终形成的光辉巨著中找。翻开《形态》,仔细地研读马恩有关社会存在的许多精辟论述,我们就会感到,多年来人们对社会存在范畴的理解,就其内涵来说,并未抓住它的实质;就其外延而言,又未免有过窄之嫌。如果我没有错误地理解马恩的经典性的论述的话,那么,我认为:所谓社会存在,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具体的历史的有机统一,是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规律的无穷演进序列。马克思、恩格斯说,“存在”或者“社会存在”就是“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9、30页)社会存在即人们的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