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至十三日在河南安阳市举行了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八个单位发起和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为纪念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85周年暨殷墟科学发掘56周年,并通过这次讨论会加强商史研究和促进史学的发展。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夏鼐、胡厚宜、张政烺、金景芳、李学勤、斯维至、杨潜斋、游寿、刘起釪、等出席了会议。据统计,参加这次会议的研究员和副研究员、教授和副教授31人,助理研究员和讲师43人,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34人。这是建国3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商史讨论会,也是有研究商史以来一次空前的盛会。这次会议得到了河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史学界的热烈响应和高度重视及与会代表的充分准备,开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2.
岳飞(1103——1142)字鹏举,谥号武穆,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民族英雄。史书称其“业炳天壤,文泣鬼神”,他一生不仅为国家民族建立了光辉的业绩,而且还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言论和著作。其中最有影响、最为人们所熟悉的,除了他那千古绝唱《满江红》之外,恐怕算是:“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见《宋史·岳飞传》。有的史书称之为“两言”)这一著名的论述了。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但由于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所以,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广为传颂的格言。现根据有关史料,对“两言”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3.
乾隆防灾救荒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乾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二十五岁登极,在位整整六十年。他发扬先辈的创业精神,开疆拓宇,励精图治,使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造就了有清以来的“康乾盛世”。关于乾隆的历史功绩,史学界曾作了诸多的论述,但对其防治自然灾害及荒政建设方面却很少有人去研究。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农业生产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这一问题,不但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现就乾隆防灾、治灾、救荒等问题试作些论述。 一 乾隆注重防治自然灾害,是与他的“重农”方针分不开的。他登上皇位后,就把“重农”当作“为政之本”。他向大臣们郑重宣布:劝课农业,既是地方督抚第一要政,也是朝廷的最高宗旨。鉴于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影响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威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乾隆曾警告有关官员要重视“防灾”、“备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农业视为立国之本。在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经常给农业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帝王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总代表,其头脑中有无防灾意识,是否把防涝防旱看作治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当时防灾治灾及赈济方略的制定与贯彻,有着重大影响。而防灾及荒政建设问题,不但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稳步发展,而且关系到朝廷的赋税收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安定与否。因此,其在这方面所产生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黄埔军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当时,人们把她看作是“革命的营寨”。在短短的几年里,她不仅培养了大批具有政治觉悟的军政人才,而且她的革命精神——黄埔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正如张治中所说:“当时全国的青年有一个口号就是‘到黄埔去’!凡海内外的同胞,无论东西南北革命的青年,热血奔腾的时代青年,都喊出这一个口号,就是‘到黄埔去’。大家可以知道这个黄埔精神,当时表现在国内外是怎样的伟大,怎样的普遍。”可见黄埔精神,当时感人之深,影响之大。目前,史学界对黄埔军校史的研究已重视起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尚无专文论述黄埔精神。本文拟就此问题试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6.
“元史暨宋元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要“元史暨宋元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5月19日至5月23日在广州和珠海两地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元史研究会、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主办,中国珠海天年高科技国际企业公司协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张伯行略论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兰考)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成进士,先后历任山东济宁道、江宁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往史称他“才节卓有,表现明效。”“清操劲节照耀古今。”孟森先生在《明清史讲义》中,提及张伯行时说:读张伯行传状,“其德量、操守、政事,皆令人神往。”但这不足以说明问题。自建国以来,尚无专文评价张伯行,我认为他是个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客家主体古越族人”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客家渊源方面 ,有的学者断言 :“大部分客家人的祖先是闽粤赣的土著” ,“客家主体是古越族人” ,而不是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其立论依据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主要居民是“古越族人” ,迁入该地区的中原人“属于少数” ;2 .南迁的中原人 ,其基本成员是男子 ,定居后才娶当地女子为妻 ,“客家妇女宗源是当地土著” ;3.据有关家谱记载研究比较 ,“大部分客家人的祖先是闽浙赣粤等省的土著。”本文列举事实 ,对此说进行了逐一批驳。指出随着一批批中原汉人南徙 ,该地区居民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客家先民主要是汉人 ,“客家主体古越族人”说 ,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9.
客家迁徙史的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根在中原,是汉族的一个民系。学术界及客家人士,在论述客家之形成与客家精神时,无不把它和中国古代人口迁徙史连在一起。他们认为:客家性刚强、重礼节、重道义、重理智、好学问、讲伦理,“均表现出中原民族气质。惟几经离乱,披星戴月,更养成坚忍卓绝、耐劳、耐苦、独立奋斗之精神,养成其向外发展,冒险犯难之精神”①。客家人“不是征服者,而是和平的移民,……他们经过艰苦奋斗,长期迁徙,终于抛弃了安土重迁的!日习,勇敢地走向世界各地,锻炼出一种坚毅不屈的客家精神”。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几经迁徙,“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0.
客家形成于南宋论张天周客家人口众多,分布范围极广。由于它具有自己的方言、习俗、精神、自觉意识等社会文化传统,特别是随着客家人在海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因而海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客家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客家民系形成于何时,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