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孟轲曾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这个命题,曾广泛流传,被人认为是孟轲主观唯心主义最典型的说明。在报刊上、在讲堂上,大都把它说成同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一样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也是这样解释的,《评传》作者认为,孟轲“唯心主义的不断扩张、膨胀,终于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地步。在他看来客观世界的一切都在自己主观世界之中,只要老老实实地反求诸己,向内追求,就会得到一切,从而精神上会感到极大的幸福和快乐。”这是有代表性的通常解释。  相似文献   
2.
3.
<正>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变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多种的层次,人们头脑反映客观事物也具有层次性;分析、把握人们思想的层次是理解人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环节,理解一个思想家的思想也是这样。庄子思想是多层次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往往呈现矛盾的情况,但又是有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一、庄子的无神论思想春秋战国时代反对宗教迷信,具有无神论思想的有法家、兵家和道家学派。法家主要是从政治实践方面来反对宗教迷信,兵家则从你死我活的战争经验中认识到天命鬼神的不可信,但他们并没有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阐明。从哲学上阐明这一问题的是庄子。  相似文献   
4.
<正> 一、社会学的历史发展概况社会学这门学科是1836年由法国实证主义者孔德(1798-1857年)正式命名的.孔德的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一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他曾用社会物理学(Phrsics Sociale)一词,从第四卷便用社会学(Sociologie)这个词.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提出:"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他把"人类智力"发展规律应用于社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已进到实证阶段的社会.因而他把哲学改成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学应从观察到的事实归结出现象的规律.他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沧述孔子的思想体系时,指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是他的仁道思想,曾说:“这种所谓人道,很显然的是顺应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郭老不仅肯定孔子的仁道,而且认为“是相当高度的人道主义”。这一看法当时没能为学术界人士公认。孔子的仁道思想是不是可以看为一种人道主义,这在过去是有争议的,当前仍有些同志不同意这样看法,他们认为人道主义是“指兴起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提倡个性、尊重人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思潮。”(《齐鲁学刊》1983年3期37页)这些同  相似文献   
6.
公孙龙是战国时代赵国人,大约是公元前320—250年间人,和孟轲、惠施,庄周、荀卿同时,孟、惠稍前,荀卿较后,庄周略等。司马迁《史记》并没有为他立传,只在《平原君虞卿列传》、《孟荀列传》中提过他。《庄子》、《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等书评论过他的思想和记载了片段事迹。在当时“百家争鸣”时代,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汉书·艺文志》说:“《公孙龙子》十四篇”,杨雄《法言》说:“龙诡辞数万”。说明他著述颇多,但多数已散佚失传。今本《公孙龙子》只六篇,其中《迹府》篇是后人辑  相似文献   
7.
<正> 1963年和1964年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一次道德问题的讨论。64年春,山东大学就岳飞爱国主义能否继承问题也进行过争论。后来,林彪、“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推行一条极“左”路线,把道德问题划为“禁区”,把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打成“修正主义”分子,致使大家不敢或不愿接触这一问题。一场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社会道德风尚遭到严重破坏,由无产阶级革命家树立、培植的共产主义道德传统被抛弃,打、砸、抢成风,造成社会极度不安,人们在巨变中深刻地认识到道德的社会价值。在当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又涌现出许多新的伦理问题,因此继续把道德继承问题搞清楚,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 《文史哲》在81年第4期同时发表了刘光裕同志的《只有一个决定作用》和樊瑞平同志《论精神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两文,体现了争鸣的精神。这问题是近几年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刘、樊两同志的文章是有一定的代表性。把两篇文章对比来看,能够启发人们思考。笔者认为刘文开掘得深一些,但又偏了一些;樊文虽平淡,但基本面是正确的。不揣浅陋,提出自己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 邓小平同志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这是他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基础。他特别注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在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就指出:“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1页)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倡全党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中收入的四十七篇论著,虽然没有专门谈论哲学问题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人道主义问题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想体系”,两者的关系“相隔天壤”。这种观点很值得进一步商讨。什么是人道主义?这是一个需要明确的基本概念。有些同志追溯拉丁语源,用人文、人本位、人权等多种涵义来说明人道主义。这是从欧洲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说明的,并不错误。但把人道主义理解得太狭窄,认为人道主义只有欧洲才有,并只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有的同志提出,人道主义“就是主张要把人当作人来看待”,言简意赅,可以说明人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