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夹缝中的困惑——汤显祖心态裂变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是中国社会由中古向近代转化的中介,这是一个新旧思想纷然杂陈的时代,也是一个举步维艰十分痛苦的时代,它既蕴涵了传统的顽强隋性,也呈露出一种新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作为一个在新旧思想夹缝里生存的作家,汤显祖并不象许多人所说的是一个勇敢的反封建斗士,也不完全是一个消极的封建士大夫,他的心态明显地呈现出一种转折型的文化态势。一方面,在新的社会思潮中努力想挣破传统旧有的躯壳,卸却因袭的积垢,另一方面,在无复傍依的尴尬处境中,又毫无意识地回归到传统中来。正如黑格尔所说:“没有人能真正超出他的时代,正如没有人能超出他的皮肤”。如果说他意识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并  相似文献   
2.
李渔擅长写艳词,《耐歌词》中艳词居多。或状女性态度衣饰,或述艳遇与艳情,或写思妇性苦闷,或用艳语暗示性行为;通俗中不乏雅致,秾丽中稍涉淫亵;艺术上趋于曲化和戏剧化,在清初词坛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渔的思想观念受到过王学左派思想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那么简单而直接。李渔用"心"所表述的不等同于王学"心"之概念,与李贽"童心"也存有一定距离。李渔之"心"所表达的是一种形而下的生活智慧,而非哲学思辨内容。李渔并不是阳明心学亦步亦趋的思想传承者,在精神上也与王学左派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4.
李渔出生于中医世家,后成为清初养生大家,他的创作受其养生哲学的深刻影响。本文选取这个独特角度,从叙事内容及方式,人物形象特征、词汇等方面,论证了《合锦回文传》绝非李渔所作  相似文献   
5.
论李渔医养哲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张成全李渔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于那个时代作为主流的政治文化思潮,他既没有明代中晚期思想学术界与文艺界那种奇崛浪漫而又狂飙突进的激情,也找不到鼎革之际民族主义情绪引发的深沉悲哀。他以其卓荦不群的品格和标新立异的创作鸣惊当...  相似文献   
6.
技艺与文学艺术,在现代文艺理论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东西,譬如科林伍德说:“真正的艺术不可能是任何一种技艺。”这当然是立足现代的文学观念而言的。然而,在各种文学艺术,尤其是叙事文学萌芽产生的初期,文学与技艺并没有明显的分界。这一方面是指两类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另一方面是指文学在创作者本人和接受过程中,人们在思想意识上并不把它视为高于实用技艺的人类精神产品。因此,在诗书礼乐占主导地位的雅文化中,艺术尤其是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便被视为文人末技不足为也。在哲学发达的古希腊,苏格拉底派最早注意到了艺术技巧理论,并以此建立其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便引起了后代学者文人的诟病,确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敦煌变文的发现,填补了中国俗文学史在唐、宋之间的断裂。现代学者多从文学发展的表层形式方面去构筑敦煌变文与后代俗文学的桥梁,然而在这场长达几个世纪的宗教普及潮流中,那些讲坛上下的僧俗诸众所建立起的心理契合关系、文化氛围以及传播接受形态,无疑成为后代俗文学孕育发达的酵母和土壤,这是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来重新审视敦煌变文这种特异文化现象,以求揭示它对宋后俗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内在因由。  相似文献   
8.
现有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特别是元明清文学部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何在中国文学史编著和教学中,适应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改革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主要有:确立动态的“史”学体系;调整单一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吸收新的学科研究成果等。  相似文献   
9.
李渔创作的商品化倾向张成全商业复兴、政治腐败相互伴生下的晚明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已变得十分困难。痛心疾首与浮躁轻薄成为作家创作的两大特征。随之而来的明清易代又把大多数晚明作家冲到了社会边缘,他们此时很少关心文学本身形而上的玄奥,而更多考虑如何保...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六年七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丁锡根先生编著的《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此书分笔记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以及小说总集共四编,收小说五百三十六种之序跋一千三百余篇,发掘整理了古代小说论著和史料的原始资料,评述和考证小说研究的许多课题,正如著名小说戏曲专家赵景深教授生前为此书作序时指出:“对于古代小说史、小说理论研究确实是非常有用和有价值的。”巨北诗云;“诗文随时运,无日不趋新。”说明文学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指出一代有一代的文学。然而其新却离不开完整、确切、翔实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