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9月,莫怀戚长篇小说<白沙码头>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白沙码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奇小说,其内涵深厚,信息量极大,它所展示的民间生存智慧和作家的民间艺术立场相当鲜明而感人,特别是对我们反省现实、反省历史、反省我们当代人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反法西斯战争新闻与文化传播的中心。研究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描述和阐释这段峥嵘而特殊的历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这段历史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领域,与中国现代思想史,特别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运动的关系尤其密切。  相似文献   
3.
抗战知识简易读本和"抗战丛书"的大规模出版发行,无论是作为一种精神激励的宣教手段,还是作为一种组织动员的战争策略,无论是作为一种战术实训手段,还是作为一种文化启蒙创举,在推动中国历史朝着独立自由乃至现代文明的方向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它们的帮助和引导下,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和士兵具有了现代公民意识和现代国家观念.随着抗战进程由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朝着争取民主宪政的历史转变,这些简易知识读本和丛书所发挥的潜在影响力更是不可低估.从传播学立场来评估,战时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出版界,无论在传播战略和具体策划,还是在传播心理和现实应对方面,都向历史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对本源问题的执著追究和悉心参悟,是毛泽东一生中最为动心动情的“本源生活”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毛泽东诗化权威人格建设的核心就是他所坚持的这种本源形态,他在政治革命、文化批判和艺术创造上所呈显的浩然奇壮、豪肆宏博气象,都是来自其“本源存心”的审美期待和自我确认。  相似文献   
5.
用毛泽东的诗歌活动及其语言系统来证明和揭示英雄的历史活动及其操作意图,事实上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就像“重上井冈山”中的“井冈山”的特定政治哲学涵义一样,它既指那座山,也指那段革命史,然而更加深指的却是军事共产主义胜境,是通达本源的精神家园.诗歌语言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独异人文色彩的审美语言,它从来就是中国诗人用以把握世界进行精神实践活动的一种情感和意志语言.  相似文献   
6.
与戏剧、诗歌、小说等艺术样式的创作者所遭遇的情景不完全相同——在电影和电影知识分子"被大众所化"的语境中,蕴含着很深的原罪意识。电影在中国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谱系中,其地位就显得十分尴尬——它不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亲子",最多只能算作一个外来的"养子",而且是"来路不正"!只是因为,电影不仅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物,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商品经济"唯利是图"的产物,其原罪之深重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事件得出的教训,除了议题设置一方没严格按“学术民主”的程序出牌外,其在大众文化传播学意义上的教训必须深刻检讨。这就是:在大众媒介的强势宣传之下,如果掌控舆论强势的一方对不同意见的另一方面施加强大的政治情绪威慑力,并形成指导性主流压力,那么弱势的一方就会感到恐惧和孤独;由于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少,于是他就只能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被迫放弃自己的意见,向主流意见屈服,一是继续孤独、顽抗下去,最终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民歌运动"与毛泽东青年时期曾一度钟情的"新村主义"有着极深的政治伦理联系。甚至可以说,新村主义作为—种意味深长的历史哲学情结,在毛泽东那里借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得到了全新的替代与复制,并与这种大规模的替代与复制一道演为举世咋舌奇观的"诗歌运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诗语和他的政治学说在审美理想和实践风范上有着难以分剖的内在联系.他的诗语不仅形象、灵动和优美、雄强地展示着他政治美学的内涵,而且更深刻地透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内涵."鲲鹏"这一诗化美学具象作为毛泽东权威意志的诗学基调,始终雄劲灵动地贯穿在毛泽东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线索之中.在毛泽东理性和情感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鲲鹏"这一艺术美学具象,所蕴含的有关中国革命和革命文学全新的审美经验和感受,是准确进入和把握毛泽东乃至中国革命的情感史和理性史的一把神奇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莫怀戚以大学教师的身份、平民作家的立场和视角 ,从事自由意义上的文学写作 ,并且使他的作品在社会各阶层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持久的精神回应。《经典关系》所引发的新一轮“莫怀戚热” ,更进一步证明他的文学魅力既来自于原汤原汁的重庆特色 ,更来自于他对文学的中国高度的一以贯之的追求和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