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近十年来,一些热中于“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的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代之以抽象的人的“精神主体性”,主张“构筑一个以人为思维中心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研究系统”。本文对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主体性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指出了两种主体性的三点根本分歧。认为近年来一些人所宣扬的主体性理论,就其实质来说,是康德、黑格尔,乃至基督教神学家等唯心主义主体性理论的变种。所不同者,只是对康德等人的唯心主义错误理论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把文学的主体性升华到万能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八三四年出版的《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突出地位,也是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因为从它开始,巴尔扎克采用“人物再现”的独创性手法,把他所塑造的同一个人物(纽沁根、拉斯蒂涅、伏脱冷、皮安训等),穿插在以后不同的小说里让他们出现,从多方面完整地刻划一批典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艺术地再现了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生活广阔的图景,使得《高老头》的出版,成为《人间喜剧》获得一定规模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建立在艺术反映论坚实基石之上。艺术反映论来自哲学反映论,但不能把哲学反映论等同于艺术反映论或用哲学反映论去取代艺术反映论。本文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论述了艺术反映三个阶段各具的特点、功能、机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有针对地驳斥一些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对艺术反映的全过程作了较为扼要深入的勾画。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一些人热衷于对文艺的主体性与内向性的研究,而贬斥文艺创作的“再现说”原则。本文从“再现说”产生的社会诸条件及其发展过程,阐明它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对上个世纪文艺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指导作用,并以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理论家和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的文艺观为基轴,旁及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等人的文艺见解,充分而翔实地论述了“再现说”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文艺创作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建立在艺术反映论坚实基石之上。艺术反映论来自哲学反映论,但不能把哲学反映论等同于艺术反映论或用哲学反映论去取代艺术反映论。本文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论述了艺术反映三个阶段各具的特点、功能、机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有针对地驳斥一些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对艺术反映的全过程作了较为扼要深入的勾画。  相似文献   
6.
一八三四年出版的《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突出地位,也是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因为从它开始,巴尔扎克采用“人物再现”的独创性手法,把他所塑造的同一个人物(纽沁根、拉斯蒂涅、伏脱冷、皮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