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彭德林 《理论界》2008,(12):109-110
概念教学法是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采用的基本方法,概念教学法存在三个方面的前提性失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效果差的根本原因。现实问题哲学分析—对话法则是克服概念教学法失误和改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效果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彭德林 《社科纵横》2009,24(4):127-129
波普尔的理解观是建立在世界3的可理解性基础上的,它主要是一种知识论意义的理解观。世界3既有白主性(独立性)的一面,又有和其它世界相互作用的一面.世界3的可理解性是自主性和相互作用性统一的逻辑根据。是世界3理论得以可能的前提,是波普尔理解观的基础;以世界3的可理解性为基础的理解,是理解者运用第三世界客体通过猜想与反驳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理解既有唯一确定性又有主体差异性。波普尔的世界3的可理解性的思想并不能为其理解观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基础,故其理解观不能从根本上说明理解的本质,应该从社会劳动的整体性和具体历史性说明理解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彭德林 《理论界》2009,(6):18-19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论述了范畴一般把握社会历史的局限性,应该通过"纳新"、"考古"和"面向感性确定性"的方式把一般个别化,克服范畴逻辑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