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职业标准(秘书)》(2006)明确秘书二级为该职业资格等级的最高级。在业绩评审科目中,“制定工作计划,监控目标完成”是五大模块中的第二个模块,也是考生常选的一项内容。本文继续按照第一模块样式,对这一模块的辅导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作一演示,希望对同行教学和考生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令狐绹于大中朝秉政十年,其子令狐滈勾结郑颢等破坏科场公平,收受贿赂,对晚唐“衰飒”诗风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个性和政治理念不同,令狐绹与李商隐关系日渐疏远,导致李一生困折;各种与令狐绹难以名状的情感融入诗篇,形成李绵邈隐晦诗风。看似细枝末节的冲突,令狐绹与温庭筠的恩怨中却夹杂着党争的魅影;温之一生挫辱,与令狐绹有意打压有关。令狐绹与李远、李群玉、顾云、罗隐、赵嘏、刘蜕等诗人的过往,反映出其自私冷漠的政客面目。总体而言,令狐绹于晚唐诗坛所起负面作用要远大于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晚唐武宗朝后,君臣未能审时度势,重文教,轻武事,形成重文轻武士风,影响了众多士子的人生选择和个体命运.此风导致士大夫阶层更为清高的心理态势,助推了士人阶层与武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最终引发末世之中武人对士人的杀戮和报复.这一惨痛历史教训值得深切反思.  相似文献   
4.
昭宗通过整治科场不公,希望选拔儒学忠贞之士为其所用,但其整治行动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之举,难免人亡政息。较之于父、兄(懿、僖二帝),昭宗个人品格强之数倍,其行实对于韩偓等人的创作起了正面积极的影响,其他文坛创作,即使有细枝末节上的批评也是出自于爱深恨切的忠心。昭宗《菩萨蛮》诸词,深受唐末文坛词作兴盛风尚影响,并首将家国兴亡之感写入,下启李煜,文学史意义不容低估。遇弑后,限于恐怖时代氛围,文坛未能形成口诛笔伐的讨逆行动,但忠义之士,如韦庄、罗隐、韩偓等人,仍发出了正义的呐喊。昭宗与唐末文坛的互动与关联,显示出其人格品行的正面影响价值。  相似文献   
5.
杜诗余响 --论韦庄忧国伤时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庄忧国伤时诗作是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精神在唐末诗坛的余响,也是杜诗在唐末儒学衰微之际的有力回应.韦庄忧国伤时诗作在思想内容上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并能在反映重大时代事件上发扬杜诗现实主义精神的传统,尤其在与同时代诗人对杜诗精神的承继对比中更能见其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高鸡泊之祸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因素.晚唐太原王氏宰相王铎奢华的生活、知贡举时黜落寒士李山甫、用人时偏重旧族子弟是遭此横祸的主要原因.但太原王氏子孙在晚唐并未因此次祸难而一蹶不振,部分房支仍有高官名世.直至五代结束,才与其他所有土族命运一样彻底平民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秘书》(2006),秘书二级为该职业资格等级的最高级。业绩评审科目中,"设置档案管理模式"是五大模块中的第五个模块。本文继续按照第一、二、三、四模块样式,对这一模块的辅导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作一演示,希望对同行教学和考生学习有所帮助。一、自述背景情况这部分内容包括"档案管理模式报告"撰写的时间、考生在本企业的职务和企业的基本情况等相关资料。只有将这三方面内容按实际工作情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秘书)》(2006),秘书二级为该职业资格等级的最高级。在业绩评审科目中,"组织并主持会议"是五大模块中的第四个模块,也是考生常选的一项内容。本文继续按照第一、二、三模块样式,对这一模块的辅导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作一演示,希望对同行教学和考生学习有所帮助。一、自述背景情况这部分包括"会议效果评估报告"撰写的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及中心思想等相关内容。只有将这三方面内容按实际工作情况写清楚,并与  相似文献   
9.
唐末文人顾云两唐书无传,连《唐才子传》也无视之。检视相关材料,见其游宦权门时准备充分,在形象、语言方面表现突出,明显优于同行之罗隐,取得了仕宦先机。他求仕心切,求拔解文心思缜密,干谒文不辞卑微,终以寒素身份四举中第,显示出老道的人生经验。他与杜荀鹤最为相得,杜及第时为时俗非议,自编诗集以求自明;顾云慷慨为其作序,夸大其词,为杜声名计不惜背书。对顾云事迹的探赜,有助于分析更多唐末普通文人个案,从而更为深入地研究唐末文人和文学生态。  相似文献   
10.
出自睦邻友好的愿望,唐政府自贞观年间开始为域外来华求学文士提供必要的物质资助,吸引了日本、渤海、新罗、大食等国文士纷至沓来。由于唐罗关系一直发展良好,至晚唐时,新罗来华文士已远远多于其他国家。他们来华的主要目的是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为此,唐政府特设宾贡科,以上国姿态简化新罗文士的报考手续、固定录取名额并降低录取标准,从而大大提升了他们科考的信心。虽然将登第者附于榜尾、授官卑微的做法仍显示出对域外文士的防范和歧视,但新罗文士汲汲求第之心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