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中国当代文学随着翻来复去的社会运动折腾了三十余年,直到八十年代的“青年寻根派”才背离“爆炸区域”,各自进入自己的地域:韩少功进湘西楚地,李杭育上吴越葛川江,郑义入中原太行,张承志去了中亚草原,还有阿城、郑万隆、马原、扎西达娃等都赴了边地。他们试图不再以宣传的形式有意于社会,而是以文化形态的审美形式有意于“人”。鲁迅当初不把小说当杂文投入当时社会而去专心致志地表现潜文化形态的“国民性”,大概其用意也在这儿。《阿Q正传》能如此不朽,这些青年小说家也不负众望。《爸爸爸》、《棋  相似文献   
2.
神话是作者不详、来源难以考稽的故事,被唯物主义者认为是古代人类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存在的原始理解及其所作的非科学化的、借助于幻想的解释,因而被认为是与现实中的“人话”相对的一种非现实性的虚幻的精神现象。“神话般的”也就是不真实的。但是,现代理论却不再如此认为了。“神话”尽管不是以人类科学理性为前提的对世界的解释,仅仅是原始人以感性为基础的“原始思维”的结晶。但正因为此,“神话”体现了某种永恒性和普遍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浙江大学中文系于今年年初,牵头召开了由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文学史观念和方法”研讨会,会上,就如何更新文学史观念和采用新方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到会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传统的文学史观念和方法,以及以这种观念和方法撰写的文学史著作,已不能充分解释许多文学史现象,也难以满足我们对文学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了。要真正把握文学史的规律,就必须解决文学史的研究目的、文学的社会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辩证关系、历时态与共时态的有机组合、作家的创作心态与文本境界的系统关系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文学史当中都体现出一定的内在规律,需要我们从新观念、新方法上来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接着,会议就文学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问题各抒己见。 盛子潮(浙江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上海文论》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试图对一些已被公认的文学史结论,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但其观念和方法,基本上还是“历史——美学”的批评观。能否从文学形态研究出发重写文学史。这样可以打通文学史的外部研究和内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长期生存在这块沉稳的大陆之上,他们不仅依土地为生,同时也赋予土地以“意志”,创造了土性化的民族文化。我们不仅可以在上古的神话中发现这种土性语义,我们还仍然能够在今天的文化文本中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土性精神。它象潜在于我们身躯的血液,凝聚着传统的遗传基因,同时正表现着我们今天的面貌和性格,并支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本文将以上古神话和当代中国的“神话小说”为对象,论述这种土性文化对我们的生存和民族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