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缘缘堂续笔》(以下简称《续笔》)是丰子恺的最后一部散文集,作于1972──1974年间,凡33篇。这本集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谈出版,连以手抄形式流传也不可能,纯粹是作者躲在家里搞的”地下活动”。然而以作者佛教徒的身份和作品本身的历史内容,代表了为人们所较少注意的一个方面,我们应把它视为研究“文革”文学的重要资料。丰子悄想写《续笔》的念头,产生于“文化大革命”之前,但由干当时手头著译未完,社会活动繁忙,故暂时放下。“文化大革命’湖间,丰子悄被列为上海市级十大重点批斗对象之一,“大字报,逼供信,抄家,关‘牛…  相似文献   
2.
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左联”和上海进步文化界曾发动过一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这场运动前后历时近10年,有3次较大规模的讨论,围绕文艺大众化问题,从内容到形式,从普及到提高,从作家向群众学习到文字改革,都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探讨。但是,在这场运动的众多参加者中,人们比较注意的是一些左翼和进步的文艺家和文化工作者,如溜秋白、鲁迅、郭沫若、茅盾、周扬、冯乃超、沈瑞先以及叶圣陶、陈望道、陈子展、乐嗣炳等人,而较少注意在当时埋头艺术、离政治较远的文艺家和文化工作者。其实这些人中…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的独创性主要有 :第一次把中国新文学史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加以研究 ;创立了按文体分类研究文学作品的体例 ;对鲁迅、茅盾、郭沫若等重要人物第一次作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对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和论争的介绍符合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新诗创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给“五四”诗坛带来新气象;散文创作以“漂亮和缜密”、善用口语开创了现代散文的新局面;文学批评坚持进步性原则,不带门户之见;他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创者。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冰心的《往事(二)》、《寄小读者》、《山中杂记》三组散文,作于1923年至1926年,是她留学美国期间的主要作品。三组散文的主要内容,是对亲子之爱手足之情和自然美的歌颂。然而,二十年代的中国正陷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千疮百孔,苦难深重,迫切需要让它翻一个身。那么,冰心这些散文与时代需要是否矛盾?在当时究竟起什么作用?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