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曾经预言:一门科学只有在其中能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才算是真正发展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有远见的预断,越来越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2.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站在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发展的视野中深入系统地梳理了"爱"的概念及其渊源,从"大爱精神"的视角上来审视和实践"大学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价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文化和大学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革。在古代自然哲学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整体的加上思辨的猜测;在近代牛顿力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分析的与实证的思维方式成为主要的了,这种原子论的思维方式,曾经引导人们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巨大进步。19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发现,使我们认识到“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并力图“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这种系统的思维方式,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因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而普遍联系正是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的本质特征。本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又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成就,如量子论、相对论和系统科学(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的创立,使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这个极其庞大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科学的蓬勃发展,加快了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个变革,从科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自然辩证法》在解放前及解放后到 1978年的传播和发展 ,着重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然辩证法》在我国教学科研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新加坡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发扬的考查,反思我们自己应如何认识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1.数学化是当代理论科学进行逻辑推理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化手段:它既在其它科学中是思维抽象的一种形式,又是对客体内容进行“剪裁”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看待数学化,不应只单向地把它看作是数学在其它领域的应用,而应当从双向的相互作用上来认识数学化的趋势。数学化本质表现为:在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科学整体化发展形势中,数学的渗透范围越来越广,数学方法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的发展促使建立起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扩充了数学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它的应用能力;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了数学的作用;各门科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自身定量化、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是表征人们在思维活动中的不同特征、不同类型的范畴,它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论手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是反映和处理客观事物的方式。思维方式是属于哲学层次上认识事物的一种框架。纵观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这种框架的形成,和当时科学发展水平有着极为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