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明代戏曲家沈璟(1553—1610),别署词隐,苏州吴江人(今江苏吴江)。他对戏曲创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被称为“吴江派”。最早打出这个流派旗帜的人,就是沈自晋。他在《望湖亭》“临江仙”曲里,提出:“词隐登坛标赤帜,休将玉(艹名)(即汤显祖)称尊”。接着点出沈璟的传人,有吕天成、叶宪祖、王骐德、冯梦龙、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共八人,算是主要成员。我们知道,沈自晋是沈璟的族侄。那末,他把当时这些戏曲家,都列为吴江派的主要成员,是否出于亲属关系,夸大事实,以图替沈璟捧场呢?因无确证,不敢妄断。但他这样说,决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在当时,还有一些戏曲家,如顾大典、史槃、汪廷讷、沈自徵、胡遵华  相似文献   
2.
(一) 一九五四年秋,我往山东调查地方戏曲,在济南、胶东、鲁西南,都见到明代贾应宠的战词唱本。它广泛地流传在山东民间,为人民大众所喜爱,这促使我对它极为重视。近读钱东甫的“记贾鳬西鼓词”(见“文学遗产”增刊第一辑),觉得这篇文章,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为了正确地评介和继承贾应宠鼓词的遗产,这种商榷,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屈原的戏曲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宋元时代,就有取材于屈原故事的戏曲作品,如南戏有无名氏《屈大夫江潭行吟》,北杂剧有睢舜臣《楚大夫屈原投江》和吴仁卿《楚大夫屈原投江》,可惜都已失传,无从查考。明清戏曲家写的屈原戏更多,如传奇有张坚(约1681——1771)《怀沙记》和胡盍朋(1826——1866)《汨罗沙》,南杂剧有郑瑜(1612?——1667?)《汨沙江》、尤侗(1618——1704)《读离骚》和周乐清(1785——1854以后)《纫兰佩》,今都存于世。还有吕天成(1577?——1614?)《双栖记》,涂应乾(明末)《汨罗记》,袁于今(1592——1670)《汨罗记》、顾彩(1647?——1709)《楚辞谱》和无名氏《正则成仙》,大都失传。总之,从宋元到清明,出现了不少屈原戏。至于嵇永仁《续离骚》和吴藻《饮酒读骚图》两种杂剧,都不是直接写屈原的,而是比拟《离骚》,或者借读《离骚》,大发牢骚。由此可见屈原及其诗篇,对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 明代李开先,是个著名的戲曲家。有人称他为“词壇之飛将,曲部之美才”。然而“明史”記載他的事迹,只有寥寥三十余字。“章邱縣志”中的小傳,也是非常簡略的。开先的“閑居集”和“揭要集”,是研究他的生平的重要资料,却又很难見到。他的戏曲作品,大約有“宝剑記”、“登壇記”、“断髮记”和“一笑散”。至于“梧桐雨”一种,尚不能確定。这些作品,最容易見到的,僅有“圆林午夢”(附文秀堂本“西廂记”后,暖紅室本大同小異)。“断髮記”,据说日本藏有明万曆刊本。“宝劍記”,很久以來,只流傳“夜奔”一折(見“纳書楹曲谱”),最近“古本殿曲叢刊”影印了原刊本,才使我們看到了它的全貌。其他数种,目前还没听到说有傳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