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持续、稳定、高效的经济增长往往作为力图向成熟经济迈进的国家所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多是以某种假定为前提构建其理论模型的,这些假定往往与现实经济存在一定的差距,自然削弱了模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加之不发达经济与发达经济在制度框架、可得资源和市场体系发育程度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过于突出,这就使得按发达经济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增长模型在不发达经济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虽然为建立某种一般性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努力会因发展中国家各不相同的国情特点而具有特别的难度,然而,经济增长必有某种内在的规律性,对这种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水平和把握程度将直接关系到为增长所做的各种努力的成效大小.基于这一想法,本文从经济增长的实质涵义入手,深入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因素的作用,为国家或地方制订与经济增长有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过程中合理与不合理因素、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并存造成中国地区差距原因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学者对地区差距问题所持态度大体为三类:(1)主张控制与缩小差距,以西部人士居多,亦有少数东部学者;(2)认为缩小差距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损害国民经济增长效率,以东部人士居多;(3)主张在全国经济一体化中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使差距自然得以缩小,具有中立的性质,亦以东部学者为代表。对待地区差距问题不同的理论主张将对区域政策的制订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一、现行增长理论对经济现实缺乏合理解释新古典主义选择无规…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四大生态脆弱带之一的干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以上。严酷的自然生态环境、远离核心区的地理位置、相对晚近的开发历史等地理与历史因素,造成干旱区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据经济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将保持(从80年代开始)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1991-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干旱区特别是西部干旱区以其丰富的资源蕴藏、重要的地缘位置、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将成为见世纪国家重点开发的地区,其在国家生产力宏观布局中的地位日渐重要。干旱区的地域开发与经济建设须以现有的城镇作为“增长极”或“…  相似文献   
4.
对以绿洲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疆来说,增长极理论可能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增长极理论于本世纪50年代初问世,随后在世界各地迅速流传和发展,60年代末达到高潮。它以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的增长在空间分布上的极不平衡性特征为基础而得到长足发展。各种增长极理论都根基于这样一种基本思想,即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经济增长的过程呈极化状态。增长极理论从两个方面打破了经济均衡分析的新古典传统:一方面,它反对平衡增长的自由主义观念(这种观念只注意总产量和总收入的扩张条件);另一方面,它通过引入空间变量而丰富了抽象的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