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恩格斯曾经多次指出艺术起源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是由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在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在相互发生作用过程中的力量是不均衡的,其中,物质生产和生殖生产是更有力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力量。关于这一问题,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曾经作过经典性的表述:“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干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  相似文献   
2.
关于各个阶级的“共同美”的思考──学习毛泽东美学思想札记徐汝霖,刁建国1961年1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与何其芳等同志的谈话中,曾经就美学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美的阶级性和共同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  相似文献   
3.
为了正确地认识与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一)从对文艺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的解决来看,前者具有后者不可比拟的先进性;(二)从两者发展轨迹的特点来看,前者具有后者所缺乏的自我更新能力;(三)从对经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作用来看,前者具有指导作用,后者仅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身处世界文学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不仅经常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文艺批评的实践,而且十分精当地指出了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文艺批评的意义与作用,并且强调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批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他们提倡并付诸实践的文艺批评的比较方法,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比较文学,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789—1979)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社会学家、精神分析学家,而且还是一位美学家。他的作品《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艺术的永恒性:对一种固定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等等,使他成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中的“新左派”的红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生产的基本规律、艺术典型的塑造、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批评的标准、文艺的民族化、“双百”方针、文艺队伍的建设、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十个方面,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周恩来的文艺思想及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爱好诗歌,关心诗歌的创作与发展。他不仅创作了数十首举世公认的优秀诗篇,而且围绕着诗歌美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大至诗歌的特征、发展方向、写作方法,小至诗歌的韵律、体裁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数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主干对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探讨,发表了难以数计的论文与专著。这批研究毛泽东美学思想“总论”的丰硕成果,将载入史册。但是,关于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分论”的研究,即关于诗…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促进当代文化的建设。一.中西文化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各占半壁的地位。其具体差异是:中国自由,政法简,租赋轻:西方反之。中国文化创造重门户和承袭;西方重个性和独创。中国文化研究重综合;西方重分析。中国文化?静:西方?动。二.研究中西文化的目的是“取西资中”,改造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取西资中”的具体方法是:要选择一个大家共同信守的在实践上能够行得通的“主义”:要探寻一条能够真正地改造国家与社会的正确道路;要采取“先中而后西”的步骤。“取西资中”的过程中,要反对“全盘西化”和“中体西用”的错误主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