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阶段我国推行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有显著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社会保障问题,引起了各方关于村落发展模式的积极探讨。由于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粗放式建设用地经营,加上大规模农村人口由农村迁往城镇,造成相当程度土地和宅基地的低效利用和闲置现象,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可以有效合理规划农村建设布局,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以集约节约用地增加耕地面积、保护耕地、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就地城镇化。但试点地区政府在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中存在逐利"冒进"现象,在实施整个过程中缺乏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使村民社会保障易陷于困境。因此,实施政策应以维护农村利益为核心,保障合法占得宅基地村民的合法权益,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搬迁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创业就业环境、完善社区养老保障、完善土地级差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保持土地可持续利用,以最大程度保障农民利益,增进农村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社会形态目前正发生深度变革,显著化特征表现在人口流失、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加速。随着人口流失和老龄化趋势加速,乡村面临熟人社会逐步瓦解、留守老人群体扩大、乡村文化衰退等问题,最终导致了乡村社会逐步瓦解。如何在乡村社会解构的背景下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老人生活是日后乡村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探寻实现乡村社会重构的方式越发具有现实意义和急迫性。文章提出了以集居养老模式来作为缓解乡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的路径,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Z村留守老人集居意愿进行分析,分析影响Z村留守老人迁居意愿的影响因素,找到显著因素加以分析,以此为提出留守老人集居政策提供依据。基于社会对农村日益普及的留守老人集居模式探究存在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山东Z村抽样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当地愿意集居的留守老人所占比重为64.4%,有35.6%的留守老人不愿集居,愿意集居比例人数占多数。(2)房屋区位、公共服务水平、孤独感、子女生活水平、患有老年疾病等因素对于留守老人集居意愿影响具有显著性,其中房屋区位、公共服务水平呈负相关性,孤独感、子女生活水平、患有老年疾病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