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亚非  成华威 《现代交际》2012,(10):109-110
当前学术失范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列举研究生学术失范表现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分析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原因,并分别从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管理、学术失范行为的外部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治理学术失范行为的举措,以期为从源头上治理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阶层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寻求非农活动,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但现实情况是,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中。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决定了他们在就业、社会保障、政治参与等方面处于边缘地位。我国应从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平等就业制度、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社会支持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农民工群体的边缘化处境。  相似文献   
3.
在以城市化与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个时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很多"大城"周边的"小村"出现"二元"环境—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的衰败。这是现代化对乡村治理提出挑战的一个典型,在现代化的视阈下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促进农民适应现代化入手,且在具体操作上必须以提高农民现代性意识以组织起集体行动为突破点。本文以长春市郊的A村为例,概括了该村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衰败的主要表现,分析了导致这种乡村治理问题的原因:行动环境的现代化断裂与行动动力的组织化缺失,并由此提出具有明确的集体行动原则的乡村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社会排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排斥是造成今天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中进退两难窘境的主要原因。结构性安排和制度性安排将农民工阻隔在农村,并贴上了“农民”的身份标签;空间的阻隔和身份的另类标签又影响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资源的获得;社会排斥是一个过程,存在着再生产的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消除社会排斥。应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同籍化”;建立符合农民工保障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的“文化隔阂”。  相似文献   
5.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原来僵化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已被打破,农村人口外出务工逐渐成为最具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松动,为了增加收入,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减少,寻求生活方式的改变。制度的松动和耕地减少为农民外出提供了政策支持及形成了客观原因,而农民自身观念的改变则促成了农民外出的行动,二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