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明存不存在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区分,是当前世界文明交往与对话中较为敏感的话题.但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视野中,不同的文明之间是存在优与劣之分、先进与落后之别的.因此,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与分析文明是否存在优与劣、先进与落后之区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对自身文明作历史的考察与分析,客观地评价与认识其他文明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既有利于促进自身文明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国家与政治权力的历史生成,与文明的诞生有着同样的历史.政治与文明都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类社会由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演变为虚幻的共同体时,即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也标志着政治文明的诞生.因此,对于政治文明而言,它经历了一个从专制到民主的发展与进步过程.民主的历史几乎与政治的生成历史是同步的,它经历了原始的自然形成的民主制,到集权制,再到现代民主制这样一个发展历程.马克思认为,现代政治文明或说现代民主是与集权制相对应的一个范畴,现代民主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12年9月22日—23日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术科研机构及《中国社会科学》等十余家期刊杂志社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模式的实际探索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符合我国各地区农村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经济文明也必然会随之发展与进步。经济文明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与新形态,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文明发展理念,还是经济文明新的、更高的发展形态。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讲,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人实现自身更好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历史必然。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高的建设标准。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首先离不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现代生产力在质上的突破与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就缺乏强大的物质力量支撑。此外,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先进生态科学技术的革命与发展,以及人们财富观念的转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开展的重要历史条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按照人的发展需求,按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适合人的更高发展需求、更能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更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环境,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但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而言,发展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现代生产力与现代公有制则是其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7.
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文明要实现自身的长久与健康发展,就需要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任何在封闭环境中成长的文明是很难获得长久发展、健康发展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丰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是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文明交流互鉴而言,需要依靠一定的载体来进行。在现实的文明交流互鉴中,人、商品、文化、婚姻、国际交往等,都是重要的载体,其中人是最好的载体。离开这些载体,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无法进行的。可以说,没有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就不会有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遵循一定原则是文明交流互鉴得以有序而友好进行的前提与动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开放原则、包容原则、平等原则、创新原则,都是十分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的现代化,是有其内在的源泉与动力的,这个内在的源泉与动力,就是儒家思想在自身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精神——改革与创新、开放与融合。正是这些富有活力与生命的内在精神,使得儒家思想的现代化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人类文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与把握文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的视野中,文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仅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还具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出现文明过度等。在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文明观看来,文明并不仅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成果或积淀,其同样也存在着不良后果与糟粕。因此,在把握文明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时,我们不能只注重文明的积极作用,而忽视文明的消极影响,同样,也不能只关注文明的负面效应,而忽视文明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论历史自信     
历史自信是历史的产物与社会的产物。历史自信生成于人们的历史创造实践活动之中,也作用于人们的历史创造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历史时代都能产生历史自信,也不是任何历史时代都有历史自信生存的社会土壤。历史自信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过去的历史很辉煌,现在的历史很伟大,对未来的历史很向往,都会有利于其历史自信的生成,也构成了其历史自信存在的重要历史条件。此外,对于历史自信而言,对历史的科学认知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基础与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对历史自信的坚定,不仅有利于人们形成历史自觉与增强历史主动,还有利于历史创造的主体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成就与更加丰硕的文明成果,有利于历史创造的主体不断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越伟大的历史创造活动,越宏伟的历史奋斗目标,越需要坚定的历史自信。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不仅必要而且紧要。只有坚定历史自信,生活于新时代的我们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伟大征程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创造历史的现实实践中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