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为显学.《韩非子·显学》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多次将孔墨并称,如“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争士也.”“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古谚语“孔席不暇暖,墨突不暇黔”也将两家并提.足见战国时代孔子、墨子两个学派都有着很深的社会背景,很大的社会势力,他们的学说有着同样巨大的影响.儒墨并显的情形在百家争鸣的战国之后就不复存在.汉以后,由孔子奠定基础的儒学不断得到发展,成为封建时代各个王朝的统治思想,影响遍及各个领域.而墨家,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流派、政治派别湮灭不彰,其思想也长期处在式微状态中.即使在  相似文献   
2.
清代浙籍散文家自由思想,恣肆落笔,少与桐城派相涉,受八股和程朱理学的影响也不大,表现出不同流俗的悖异倾向。其特点有四:1.几乎没有专治古文的大家;2.在众多浙籍散文家中只有两人是桐城派,且无足轻重;3.孜孜于程朱理学者不多,反程朱理学者不少;4.浓烈的民族意识和始终存在的对清朝统治者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